“在这里,我每天和大家一起聊天、玩纸牌,感到很舒心、很满足,生活也有保障,如果没有政府优惠的养老政策,我哪有今天!”这是住在沂南县依汶镇敬老院79岁的邵春明老人的肺腑之言。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以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丰富保障措施,规范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为五保老人提供了更加贴心、更加周到的服务,真正实现了孤寡老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吃得好,住得暖,每天过得很开心
深秋的午后,坐在庭院中静静享受灿烂的阳光,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情,在依汶镇敬老院里,就有这样一群幸福的老人。19日,记者来到依汶镇敬老院,这个敬老院依山傍水,风景特别优美,一排排瓦房整洁有序,院内栽满了冬青树,还有一些盛开的时令花。
院子里的老人有的在整理鲜花,有的三五人一起或是打扑克、下象棋或是凑在一起聊天……在灿烂的阳光下,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意,祥和的气氛弥漫在院里的每一个角落。
老人邵春明今年79岁了,1999年老人住进敬老院,算起来已有13年。邵春明说,这个敬老院1998年建院,第二年他就住进来了。敬老院的生活条件每年都有变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吃得好、住得暖,每天过得很开心。
以前,过惯了苦日子,现在住在冬天有暖气、夏天有风扇的房子里,吃着有菜有肉的三餐,邵春明坦言,“想都没想过,还是党的政策好。住在这里不仅有肉吃,早上还有牛奶喝,有鸡蛋吃。院里还有健身娱乐等器材,平时跟其他老人一起聊天、打门球,可比在家里强。”邵春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用邵春明的话说,虽没有儿孙绕膝,但是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他打心眼里高兴。像邵春明一样,该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58名老人都在享受着社会的关爱,过着幸福的生活。
全市五万多名五保老人乐享晚年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我市共有163处敬老院,床位数2.9万张,全市农村五保对象28394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20242人、分散供养对象8152人。
全市各县区以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丰富保障措施,规范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积极推进中心敬老院建设,集中对设施较差的敬老院加大建设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全市统一提高了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3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1920元。
此外,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市敬老院全面实施了蛋奶工程,敬老院供暖工作基本完成。五保财政供养制度日趋完善,各级财政负担、县级统筹、社会化发放的五保供养资金保障机制逐步规范完善。全市有79处敬老院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占总数的48%。
紧贴弱势群体 构筑保障体系
2011年,全市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60-3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69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400元,月补助水平达到89元,全年发放低保金4亿多元;保障对象达到38.2万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同时,资助30.8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医疗救助1.5万人,救助资金支出4652.9万元,较好地缓解了困难群众“治病难”问题。
此外,孤残儿童保障工作稳步实施,全市共为1742名孤儿发放生活费1642.1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孤残儿童的生活权益;投入2980多万元开展了“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救助工程。
2012年,全市民政系统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机制,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和质量,健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及时缓解困难群众的突发性、暂时性困难。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对低保对象、五保对象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及时结算服务,并提高高频困难者重大病一次性特别救助标准,市级提高不低于2万元,县级提高不低于1万元。建立五保供养资金县级统筹和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五保供养水平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
记者唐丽丽
(责任编辑:韩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