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来,市委、市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做活水文章,建设大水城,从此临沂城市绿化建设驶入快车道。滨河景区建设成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兼具防洪、交通、景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景区。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大幅增加城市绿量,不断加大公园建设力度、道路绿化建设力度、单位(小区)绿化建设力度等,还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增绿添绿。目前临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约5111.21公顷,绿地面积约4553.98公顷。
2006年,临沂荣获“山东省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国家园林城”这个金字招牌花落临沂。站在新起点的临沂人,又制定了更宏伟的目标。根据市园林局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市园林局将全面加快滨河景区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到2014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每治理一条河流 临沂就增加一个沿河带状公园
每天清晨7点,市园林局职工秦剑都会走进园博园挨个展园转悠,用手中的相机拍下园博园每天不一样的景色及在展园中忙碌着的养护工人身影。“我用相机拍摄园博园,也是在记录临沂城市绿化建设一点一滴的变化。”秦剑认真地说,总面积69公顷的园博园集中展示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秦剑原是市园林局陷泥河管理所的一名职工,后来因为第四届山东省园博会在临沂市举办,秦剑于今年上半年被调到了园博会筹建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26日,记者见到秦剑时,他正在园博园主展馆内拍摄菊花展。记者问及他每天具体的工作,秦剑指着碧波书韵广场上一块宣传展板的照片自豪地说,那是前几日爬到附近一个楼盘上拍摄的,因为没有电梯,他徒步上到18楼,这一上一下就是36层,甚至连后背都湿透了也没察觉。看到照片被洗出来做成展板,被成千上万的市民观看,他觉得自豪极了。
据秦剑说,他做园林工作才3年时间,可临沂的城市绿化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用“太快了”“太棒了”来形容。2006年以来,临沂投资25亿元实施了涑河、陷泥河、青龙河、柳青河、李公河综合治理工程,治污、防汛和改善环境相结合,截污清淤,建设沿河带状公园,硬化美化亮化沿河两岸,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治理总长度达84公里,形成了“八河相通、绿带绕城”的生态效应,充分彰显了滨水园林城市的特色。
“每治理改造一条河道,就增加一个沿河带状公园,新增大量绿地。”秦剑说,治理完成后,涑河新增绿地58万平方米,陷泥河新增绿地62.82万平方米,李公河新增绿地98万平方米。其中,滨河湿地公园、双月湖湿地公园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工作3年,秦剑见证了临沂城市绿化的发展变迁,他认为,整个临沂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红绿相映 园林城市“活”起来
水是临沂城市的独特优势,仅城区内就有沂河、祊河、涑河、青龙河、柳青河、陷泥河、李公河、南涑河等八条河流穿城而过。有段时期,这些河流大多两岸垃圾成堆、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临沂的城市形象,这也成了每一位临沂人心中的痛。为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特色,2004年我市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建设滨水生态城”的总体思路,拉开了大水城建设的序幕,努力打造以水为魂的城市。
如今,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园林景观带,被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今年,我市又投巨资对滨河景区进行改造提升,提升改造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中,临沂不仅利用这水,更发挥独特的“红”优势。临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丰富的书法文化、石文化、孝文化,于是临沂将古典园林和历史名园进行建设改造,把文化工程寓于园林建设之中,不断丰富园林城市的内涵,真正让园林城市“活”起来。
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兵学博物馆,加大对《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宣传力度;改造宝泉寺公园,重现了沂州四大古寺的风貌;建设皇山公园,保护了距今5000多年的东夷文化遗址。围绕弘扬书法文化,整修扩建王羲之故居,建设书法广场、书圣阁,形成独特的主题园林景观,展示中国优秀的书法艺术,使临沂“羲之故里、书法圣地”的品牌名扬海内外。这些古典园林和历史名园的建设改造,充分体现出临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围绕展现红色文化,我市充实提升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精神广场,充分展示沂蒙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沂蒙精神,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围绕发展石文化,在滨河景区建设奇石园,进一步丰富了滨河景观,成为我市园林绿化的一大亮点。围绕培育城市品牌,结合自然生长的银杏树,建设了全国独树一帜的银杏公园,扩大了作为我市市树的银杏的影响力。围绕着城市发展,我市投资3亿元将动植物园搬迁,将动植物园改建成雕塑公园。
记者 付茜
(责任编辑: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