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歌赛新华网选拔赛组委会收到的众多报名材料中,记者发现海生和朱咸甜的通讯地址一栏填的是同一个地方,采访后得知,海生是朱咸甜的老师,他们都是自由歌手。不稳定的生活没让他们放弃,在青歌赛新华网选拔赛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漂泊不定的自由歌手生涯
朱咸甜说,他在大学毕业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海生并拜他为师,转眼已三年有余,师徒二人感情很好。朱咸甜更是追随老师一起参加了本届青歌赛。说起老师海生,朱咸甜很是感激,他一再强调老师的指点让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虽然师徒二人同岁,但老师海生显然要成熟得多,他的经历也更为“沧桑”一些。海生从高中时就很喜欢唱歌,大学开始自学声乐,毕业后继续拜师学习。他坦言,虽然自己很想做一名歌手,但做音乐收入微薄且不稳定。他为了生计尝试过其他工作,但心里总放不下自己的音乐梦。2012年,他开了一个小录音棚,帮人制作音乐、录制歌曲。“这样收入稳定一些,也不会离音乐太远。”他说。
大多数自由歌手的生活都不稳定,通常需一边演出一边打工。朱咸甜说他做过门童,也做过婚庆表演和商演,但收入甚微,仅能维持生活。好在家庭给了朱咸甜极大的支持,让他能够继续自己的音乐梦。
老师海生就没这么幸运。在被问及音乐之路上最艰难的状况是怎样的时候,他说是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不支持。他从农村走出来,那里的很多人觉得做歌手是常人不能企及的梦。他的亲友总会说“你怎么还在坚持这个啊,还是找份正经工作吧”、“你怎么会走出个名堂来?”这样的情境使海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生活很是落魄。
“新华网能让我们走近梦想的舞台”
青歌赛这个舞台为何对青年歌手这么重要?海生说,他在农村的时候就很向往这样一个舞台,他觉得这个舞台更正规,所以他从不参加选秀比赛。对朱咸甜而言,青歌赛则既是一场比赛又是一次学习。他说,期待自己能够通过参加这样一个国家级比赛,听取评委老师的点评,收获更大的进步。
在采访过程中,海生多次提到网络的公平性。“这个平台上,我的作品能被大家听到,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一目了然。所以选择了新华网这样一个平台来报名的他认为这个平台更为正规也更为公平。之前的几次参加青歌赛的不欢经历让他觉得自己有可能通过新华网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走到北京去,走到决赛去。
逐梦音乐 痛并快乐着
“做音乐要脚踏实地”,海生说,人生起起落落,但他从不放弃对音乐的执着。在采访过程中,海生不肯过多提及自己音乐路上的艰难。他说,故事每个人都有,但他不想去诉说那些困苦的日子,只想坚持把音乐做下去。
经过几年的积淀,海生和朱咸甜都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些自己原创的作品。海生更坦然的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在说要打击盗版,但很多时候只能在盗版碟上看到自己的歌。”个中的辛酸滋味,也许常人不能理解,但他本人还是很欣喜的。他说,家乡的一些亲友是通过这些盗版碟听到了他的歌,慢慢开始理解他所坚持的音乐梦。
海生的这种坚持也鼓励着朱咸甜。“唱歌事业不能放弃,路再难也会走下去。”从第一次参加当地的小型歌唱比赛,朱咸甜就坚定信心。他说,自己原创的音乐作品火不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一种媒介,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最让记者感动的是,他们尽管境况潦倒,但从未放弃过自己的音乐梦想。也许并不是为了出名,只是单纯对音乐的热爱支撑着他们走下去。
在报名的人中,还有不少像海生和朱咸甜这样的草根音乐人,热爱着音乐,执着的追逐梦想。也许参加青歌赛本身并不能让他们真的成名,但至少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全面的展现自己。可能我们最后不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正因为有这样平凡逐梦人,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可以坚持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为之努力的梦想。
希望他们俩能够在这个舞台上有机会走到最后,也希望更多像他们一样怀揣音乐梦想的逐梦人能够通过新华网这个平台参加到本届青歌赛中来!(记者姚斯彦 杨安琪)
(责任编辑: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