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文体综合

国话2014年度平民大戏《枣树》开排 来自胡同生活

2014年07月16日 08:03:00 作者: 来源:新华娱乐
7月1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枣树》剧组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院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在四合院的环境下排练话剧片段。 虽然在北京生活多年,但并非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亚军老师为了找到人物感觉,特意寻访了一位七十多岁的北京大妈聊天交流人物感觉。

       7月1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枣树》剧组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院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在四合院的环境下排练话剧片段。

       话剧《枣树》是黄盈2004年根据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栏目播出的真实故事改编,是一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原创作品,剧本完整成熟,语言生动,台词风趣、辛辣,极具“北京特色”,通过,引导观众回归经典审美。中国国家话剧院周予援院长选中胡同出身的黄盈排演该剧,正是有触于这部作品本身来自朴素的生活与真挚的情感。

       为了让青年演员体会胡同生活,导演给演员出了“借凳子”的题目。演员们挨家挨户地敲门说好话,把胡同居民们家用的高低不等、色彩缤纷的椅子凳子好说歹说借了出来,作为排练用的座椅,也给来参加发布会的领导和媒体坐。借完凳子,大家还邀请街坊们来博物馆“看节目”,参加新闻发布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络和借盐借醋的情谊,是胡同邻里生态富于人情味的一面。这些花花绿绿的椅子和扶老携幼来凑热闹的街坊就是支撑我们做这出戏的情感动因。”黄盈说。

       在小院儿树荫下,剧组并没有刻意演出某一段完整的话剧段落,而是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露天对戏:一会儿何大妈拉着嫁进杂院的新媳妇讲枣树的故事,一会儿妯娌之间起和了冲突大打出手,这边吵架拌嘴的还没散去,那边已经切开了拔凉的西瓜。大家把西瓜分给街坊们、记者们吃,大家瞬间回到了十几年前,回到了平房时代。

       借着这份生活的热乎气儿,不少人讲起了自己曾经的胡同生活经历,不少人想起旧时那些失散的老邻居,纷纷想通过媒体平台找到自己曾经的朋友。

       有缘相聚 因情重逢

       当被问及为什么在2014年的今天要重排一出十年前创作的戏的时候,黄盈坦言这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住过两个院子,都是杂院,一个是我的奶奶家,那个院子已经在十几年前的拆迁中消失了,现在在原址上是一家大型商场。尽管院子没有了,但那个时候的生活却仍鲜活在我的记忆里。《枣树》这出戏的很多人物原型就出自那个院子。另一个院子是我的姥姥家,如今还完整地保留下来,看来将一直存在下去了。去年年底我曾回到那个院子小住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尽管院落还在,但跟我小时候的印象完全不同了。比如原来院子里有花坛、有很多空地,如今大家加盖的房子把这些邻里们聚会的公共空间都挤占了。老邻居们也早都搬走,现在住在对门的姓甚名谁我们无从知晓。小的时候我家的钥匙会放在对门奶奶家,而现在大家的门都关得很紧,留钥匙的情谊不再有了。虽然住在院儿里,但生活方式与单元楼房没有什么区别……这让我想了很多。

       当记者追问:为什么要把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十年前,而不是“与时俱进”讲述今天的故事的时候。

       黄盈答道:“十年的时间,北京乃至全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裹挟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当中时,偶然回望,我们感觉十年的变迁已经有了历史跨度,十年前的‘慢生活’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遥远。大约在十年前,北京经历了最后一次大规模动迁,平面化的平房时代彻底终结。生活在老式胡同院落里的市民告别了街坊邻里的生活环境搬迁到了城市边缘的小区单元里。十年后,立体化现代化的北京不可逆转地蓬勃生长。当我们匆匆离去时,除了自家人的温饱冷暖,似乎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房前屋后的情谊、添油加醋的闲话都随着我们的匆匆离去被深埋起来。多年以后暮然回首,才发现情还在,老熟人却已不知所踪。于是我们想要排一出十年前的戏,让大家的心有机会重聚。”

       老中青三代 齐聚《枣树》下

       没有大明星 一堂好演员

       话剧《枣树》没有耀眼的明星,但却是凑着了一堂业务能力都很强演员,他们很多都是影视剧、大小舞台上的熟面孔,只要看过他/她们的戏,都会记得这些好演员和他们塑造的鲜活人物。

       饰演《枣树》女一号何老太太的是表演经验丰富的王亚军老师。为了找到自己心目中慈祥、热心、拢得住一大家子心劲儿的何老太太,黄盈一趟趟往剧院跑,把演员名册看了一遍又一遍,也曾圈定几位明星演员,但见面聊天、试戏、念台词后又总觉得不大合适。直到将近建组的前一周,在院长周予援的推荐下,黄盈才结识了王亚军老师。

       一看照片,黄盈就觉得亚军老师很投眼缘,是见过的所有“老太太”中最像那位正派和气的胡同大妈的一位。初次见面,亚军老师有些拘谨,也担心自己多年不上舞台乍然挑起女主角的担子会影响进度,也担心自己不是北京人会在语言上不是味儿。而黄盈则在亚军老师的谦逊中看到了她的认真和善解人意,当她读了几句台词后,黄盈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亚军老师就是何大妈的不二人选,她的善意、家常,让人很容易亲近,她演何大妈叫人信服。我很期待亚军老师的演出。”黄盈说。

       排练开始了,亚军老师每天都早早地到达排练场,一有时间就虚心地向跟剧组里的几位京籍演员讨教北京话。在排练场,她喜欢拉着自己的“儿媳妇”(陈炜饰演儿媳淑君)坐在一起,像真的模范婆媳一样的其乐融融。

       虽然在北京生活多年,但并非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亚军老师为了找到人物感觉,特意寻访了一位七十多岁的北京大妈聊天交流人物感觉。

       演员房子斌是大家熟悉的明星演员了,排练的日子他会提前三个小时到达排练场,静静默戏。房子斌跟他饰演的何鑫同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算得上“三贴近”,张口念台词就在人物的“格”里,他就是这个孝顺正派又有些各色脾气的北京爷们儿。然而,演员房子斌并不就此满足,他对每一个细节、动作反复尝试,揣摩小人物面对生活的挤压的无奈、辛酸,更近一步地,他要演绎出北京人特有的排解苦闷的幽默。

       房子斌说:“看过剧本我就知道这个戏不好演,他不像那些激情洋溢的角色可以借情绪爆发出彩儿。可真正排练起来,才意识到比自己想象的还困难。这个戏的彩儿都是含着的,多一分不行、少一点也不行。演这个戏不能只靠技术,得真走心。”

       据悉,话剧《枣树》排练全过程将向广大居民开放,剧院领导和编导黄盈都表示创作平民戏不能闭门造车,最需要的便是广泛听取广大观众特别是有相关生活的市民观众的意见。本剧将在8月6日至10日于地处广安门外的国家话剧院剧场试演5场,搜集意见完善演出,经过打磨调整后,在9月、11月进行持续演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龙)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