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枪没炮,那就用手榴弹打鬼子和敌人。并且,只要能在战场上用到,棺材也可以搬到前线。”蒙阴县垛庄镇大山寺村今年93岁的老人刘乃福回忆当年打鬼子的情景说,武器装备简陋,战士们想各种办法应对战斗。 [详细]
“现在回想起当年参加打鬼子,感觉那个时候虽然很艰苦,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还是坚持下来了。”家住沂南县孙祖镇乔家庄的徐乃荣,今年105岁高龄了,身体很硬朗,说起话来底气十足。7月9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他家,听他讲起了当年的精彩故事。[详细]
“我17岁那年参军的,还是抗战打前线的冲锋队员。”7月9日,今年88岁的沂南县马牧池乡万粮庄抗战老兵高守茂激动地告诉大众网记者,他在参军前还是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详细]
“那个时候,家里穷,也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但是,只要是为人民服务大的事情,咱就干!”7月16日,费县南张庄乡东蒙行政村欢庆村的张友胜对大众网记者说,他今年86岁了,想起当兵的时候,还是很难忘的。[详细]
“当年我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还有孟良崮战役。”兰陵县金岭镇中东柞村86岁的建国前老党员赵提光回忆起当年的情况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候喊口号,打鬼子,整整十年没有回家,家里人都以为我死了。”[详细]
“土匪、恶霸、汉奸,他们无恶不作,更可气的是还有叛徒。”费县方城镇房家庄今年88岁的房洪连老人回忆革命年代的时候对大众网记者说,消灭他们,才能降低敌人对百姓的危害。[详细]
“敌人的防御力量一般在外围比较强,我们七连多数是打外围,为打巷战的部队扫除了障碍。”7月31日,沂水县龙家圈镇后金鸡埠村老兵杨世友回忆说,打外围的战士因此伤亡最大。[详细]
“当年战场上打仗很激烈,说点不好听的,‘打死一个人比杀死小鸡还容易’。”21日,郯城县郯城街道袁庄李芳林老人回忆参军抗日的情景说,他现在88岁了,激烈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但这都是为了现在的和平而付出的代价。[详细]
“当兵打仗,哪里没有危险啊。面对面的拼刺刀,看到同胞牺牲,心里不是一般的难受。”7月31日,家住沂水县龙家圈镇张岱村的刘光胜老人回忆当兵时的经历说,能幸运活下来,那就要好好地与敌人战斗到底。[详细]
1945年元月1日,16岁的兰兆法第二次步行来到部队,要求参军打“鬼子”。再三要求下,部队终于让他入伍,兰兆法正式成为回民支队的一员。“有人问我,‘你那么小,不怕死吗?’,我说,‘鬼子抓去杀树、修炮楼,回去干活挨打也是死,不如痛痛快快地参军,死了也光...[详细]
1945年11月,17岁的李景彬加入了军人的行列,和战友们一起来到部队当兵。“当时被分到了卫生队,开始学习抢救、包扎等救护知识。”李景彬回忆说,不到半年的时间,1946年下半年战争爆发,国民党的军队侵犯解放区,当时在二师九旅27团卫生队的他,正式参加了战争。...[详细]
“孟良崮战役打响那年我17岁,担任医疗卫生班班长,负责抢救伤员,战斗太残酷了,我们三天三夜共接收、转运了300多名伤员。看着被炮弹炸伤的伤员,我们是边流眼泪边抢救。”住在临沂北城新区的张秀岳老人,今年84岁了,回想起当年的战役难免伤心。[详细]
“这条腿就是当年在战场上失去的,不过,幸运的是能活了下来。”7月16日,在费县薛庄镇马头崖村,85岁的老兵苏立圣对大众网记者说,当年那场战斗,很多战友永远地离开了。[详细]
耳朵受炮弹的影响听不清楚,但这没有影响到张淑春继续战斗。当年9月,张淑春的部队从村外面向里进攻,而对方军地藏在村内,用机关枪扫射。“和我直对的有两个机枪手,我趴在一个坟头上有步枪攻打,好不容易击毙一个,而自己的右大腿也被子弹穿透了。”张淑春回忆说...[详细]
“那个时候,我们十多个民兵,是专门的通讯员,时刻准备把情报传递到目的地。”7月14日,在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朱村,今年86岁的老兵宋如荣回忆当年参加战斗的情景说,时刻提防着被对方的军队抓住。[详细]
1923年出生的邢运良,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民兵初期,主要是斗地主、打恶霸。武工队成立之后,邢运良被纳入到队伍中,主要任务是抓特务、打汉奸。[详细]
“那个时候为防止鬼子来侵犯,我们在村口摆放很多石雷,吓得他们不敢来了。”7月29日,住在兰山区方城镇西古城村的老人葛秀廷老人谈起当年抗日的情况说,等到八路军来到之后,把鬼子和汉奸消灭了,他还缴获了一把刺刀。[详细]
“这个入党志愿书一辈子和我同甘苦、共患难,是我的命根子,它在我就在。这是我一生的宝贝,将来也是我的传家宝。”7月7日,在张广科老人的卧室里,他从床头枕边盒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这份珍藏了66年的入党志愿书:外层是鲜艳夺目的红布,里层是密封的塑料袋,层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