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汽车>试乘试驾

试驾广汽丰田雷凌 设计出色 性能均衡

2014年07月07日 09:01:00 作者: 来源:凤凰汽车
雷凌在后排地台的处理上也充分的考虑了中间乘客的感受,平整的地台为中间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加分,不需要尴尬的骑在“马鞍上”。正常行驶时,雷凌在中低速反应较为敏捷,提速也十分迅速,而且在轻柔的驾驶时,几乎感觉不到车辆档位的变化,十分舒适。

      如今年轻一代已逐渐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我们看中车辆的品质,而作为一个外貌控,时尚个性的外观气质甚至更重要。汽车已不仅仅是一台代步工具,汽车更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态度。

      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似乎也读懂了我们的心,于是上个周末,我满怀期待的来到素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来体验一款全新的车型——丰田雷凌。它是否真的懂我的心呢?

      不可否认,初见雷凌,它的外观十分靓丽,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雷凌的首席设计师安井慎一先生在介绍雷凌时指出,雷凌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打造一款令人怦然心动的车型,而雷凌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此次试驾的车型为1.8V CVT豪华型,因车型配置不同,因此本文的所有数据都是针对这款车型而言的。

      在此次试驾之前,我们已经对雷凌制作了图片解析,因此此次我会着重从乘坐使用和驾驶感受两个方面带您感受全新雷凌。

      >>点击图片进入 凤凰图解 2014款 丰田雷凌 1.8V CVT豪华版 <<

      乘坐与使用

      以一辆A级车而言,主要的购买用户还是以家庭为主,除了个人驾驶,家庭成员的乘坐感受也十分重要。座椅是否舒适,空间是否宽敞,各项的功能是否易用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部分消费者。

      乘坐雷凌的驾驶座椅采用真皮材质,并在座椅与臀部和背部接触的部位进行了打孔处理,6向电动调节也可以很方便的让驾驶者找到自己合适的驾驶姿势。在腿部、腰部以及肩部的侧向支撑与包裹也较出色,对于身体的支撑也比较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亲身驾驶之后,乘坐感觉比较舒适,几乎没有疲惫感。打孔真皮座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座椅的透气性,但是在夏天驾驶时,后背还是免不了被汗水浸湿。

      后排的座椅设计同样采用了打孔处理,同时考虑到了座椅的包裹性,对座椅的腰部肩部都进行了优化,使后排的乘客获得更佳的乘坐感受。

      雷凌在后排地台的处理上也充分的考虑了中间乘客的感受,平整的地台为中间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加分,不需要尴尬的骑在“马鞍上”。

      得益于2700mm的超长轴距,雷凌的后排腿部空间十分宽大,以175MM体验者为例,在前排调整至标准坐姿后,腿部依旧留有超过两拳的距离,这样的空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已十分充裕。

      使用细节在试驾过程中雷凌的中控台布局比较合理,将使用频率较高的按钮尽量的靠近驾驶员的位置,同时按键的键程以及旋钮的阻尼反馈清晰,使用起来十分舒适。

      雷凌的车外门把手握感十分舒适,结合厚重的外形,感应式中控锁,很好的提升了雷凌的档次感。

      后备箱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开启,后备箱门上的开关、驾驶席左下方的控制开关以及遥控钥匙上的按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钥匙在车内,即使车门已经开启,通过后备箱门上的开关也无法打开车门,必须要通过驾驶员位的开关进行操作。这样的设计虽然很好的考虑到了安全性(比如在临时停车时,身上没有携带钥匙的人是无法开启后备箱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造成一些不便。

      车内噪音在高速驾驶时,我们全程速度基本保持在100-120km/h的区间,此时车辆内部的噪音被控制在了合理的区域,由于没有使用仪器,因此没有确定的数值,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完全可以用你说话时最正常的音量和车内任何一个位置的成员进行交谈。

      气味本次试驾的车辆在我们走进车厢内部之前总共行驶了965km,通过一天的体验,即使长时间使用内循环(当然这样做并不好),雷凌车厢内也并无异味。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张婷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汽车资讯:0539-3100789-8002 汽车邮箱:405997570@qq.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