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前言:
炎热的夏季来临,许多幼儿园开始陆续放假。把孩子放在家里就安全了吗?围观暑期安全关键词,为孩子的快乐暑假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网络
娃娃当家,家长听建议:构建防止幼儿溺水屏障
溺水者往往“悄无声息”遇险 看溺水八大无声迹象
大家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溺水者,往往是在水上挣扎,双手乱挥,大声呼救。但实际上,真正的溺水并不是这样。水中安全专家指出,溺水并非像多数人以为那样,会猛烈拍打水面求救,相反,溺水几乎总是悄然发生。网上流传着溺水者八大迹象,看一看,记在心里,说不定会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溺水八大无声迹象:
1 、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然后才能说话。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 、溺水者也无法挥手呼救。他们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 、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 、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 、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可能前倾;
7 、有时,溺水最重要的迹象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或者岸边,这时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则需立即施以援手;
8 、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详细
全方位构建防止幼儿溺水的屏障
喜欢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在炎热的暑期,不少家长也会带孩子到河边或游泳池里戏水去热。可是水的无情也会导致鲜花凋零,彻底摧毁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此,为防止孩子在暑期出现溺水事故,确保玩水安全,我们要建起幼儿防溺水的屏障。
幼儿园放暑假前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儿歌、案例等教育幼儿懂得保护自己,其中儿歌的形式最为有效,因为儿歌通俗易懂,幼儿很感兴趣,学起来也朗朗上口,有利于提高幼儿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通过情景游戏的模拟,教育幼儿不随便或独自下沟渠、池塘、水井等地玩耍,如不慎落水要及时喊“救命”;看到有人落水,不要慌张,自己不要盲目下河营救,赶紧大声向附近的成人呼救。
向家长宣传暑期防溺水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自觉履行监护人职责,要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了解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教孩子学会溺水时的自救方法,掌握现场抢救溺水孩子的方法。
提醒家长千万不要把5岁及以下儿童单独留在浴缸中,哪怕是一会儿也不行,因为孩子在水中极易造成溺水身亡。在必须离开的时候,如接电话或者去开门时,要把浑身皂泡的孩子用毛巾包起来,然后抱着他一起去。
幼儿期的孩子游泳为时尚早,因此,家长应把孩子带到正规的游泳池(馆)并带上游泳圈让孩子在浅水区玩水。当孩子靠近水边的时候,即使有救生员,家长也要严密注视孩子,不能离开孩子。家长也不能依赖于游泳池(馆)的警报,因为等到警报响起来的时候,孩子早已落入水中,这时才去救孩子通常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带孩子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带孩子下游泳(馆)池玩水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此外应注意天凉不要下水。
向社会广泛宣传,构筑全民防范的安全屏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是家长的责任,同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要向社区、村委会发放宣传资料,让全社会担负保护幼儿生命的责任,如发现有孩子独自在河边玩耍要赶紧阻止,告知其家长。无论家中是否有小孩,各种水井和蓄水池的盖子都必须盖好并上锁;浅水容器里的水应该倒掉,并且扣过来放,以防小孩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