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频道>考试辅导>幼儿中小学高考

特级教师:高考备考五大陷阱

2015年05月20日 14:14:00 作者: 来源:微言教育
离2015年高考(课程)不到20天时间了,临战之前,考生、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如何科学利用最后这十几天时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为您解读。

       

      离2015年高考(课程)不到20天时间了,临战之前,考生、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如何科学利用最后这十几天时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为您解读。

      “每题必会”,可能吗?

      做到这些,人的思维和心态就达到了最佳状态:记忆清晰,理解透彻,思维敏捷,思想活跃,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论证严谨,计算准确,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智慧与能力的爆发力。

      在诸多影响考试正常发挥的因素中,心理状态是居于首位的,此时的关键是改变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许多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研究发现,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

      良好心理暗示的内容有:

      考场是最安全的港湾,监考老师、医务人员、警察、保安都是为我服务的。

      高考试题有什么难?都是基础加变化,我又不想得满分,只求正常发挥。你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易我易,我不大意;你繁我繁,我不惧繁。古语说得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命题专家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准备了不同的试题,不是每一道试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设置的,有些题目不会做十分正常。遇到难题,一般考生应当这样想:这题是给考清华、北大的学生预备的。这样,考生自己就缓解了难题带来的压力。

      当然,会做的题一定要做对,不马虎,不大意,不掉以轻心;难题不轻易放弃,能做一二步,多得一二分也是好的。

      “临考放松”,合理吗?

      理科,记一点公式、定理;文科,背一点名句、时事政治、历史知识;看一看优秀作文,准备一点儿素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是不太可能的,那就要在稳住自己已有水平的同时,查漏补缺。

      有的考生认为,我为高考作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到临考前这一阶段,该放松放松了。有的考生则专门找新题、难题做,结果越做越觉得自己不行。

      这一阶段,要做一点难度适中的题。因为一旦题目太难,就会挫伤自信心。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坚持做一些类似于近两年高考难度的试题还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提高考试的适应能力和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免出现“手生”的情况。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复习,梳理各学科的知识系统,浏览各科近几年高考试题及分析,特别是多次测验出现的知识点及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难以入睡”,可怕吗?

      有些“猫头鹰”式的考生习惯于夜间用功学习,拼命熬夜,越晚精力越充沛,以至形成习惯。这种情况都会使考生在白天,特别是上午精力不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事先进行作息规律调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考试的时间规律。

      建议考生:每天早晨进行一点儿轻松的锻炼活动,晚餐后活动锻炼一小时再学习。晚上11∶00以前就应该睡觉,不开夜车,也不睡得太早。一言以蔽之:把兴奋点调整到考试时间的最佳状态:上午9∶00~11∶30分,下午3∶00~5∶00。

      随着高考日子的日益临近,有些考生会发觉自己越来越难以入睡,并十分担忧。事实上,高考前夕考生内部的神经系统会越来越兴奋,为高考作最后的冲刺,这种兴奋状态会抑制睡眠。所以,考生对自己难以入睡不必过于担忧。睡眠时一切顺其自然,高考几天即使晚上睡不好,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第二天考试时,紧张的考试气氛往往会唤起考生很高的觉醒状态,使考生的头脑依旧保持清醒,顺利进行考试。

      “抓紧进补”,科学吗?

      科学安排生活,适当体育运动,保证身体健康,是考生顺利参加高考的基本保障。

      这一阶段,家长不要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大鱼大肉,盲目改变饮食习惯很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身体内环境紊乱,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不要盲目进补,保健品用不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不要让他们吃生冷的东西,以免感冒发烧拉肚子影响高考。

      高考前夕,家长每天陪孩子进行一小时左右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考生调整心态,提高复习效率。不要让孩子剧烈运动,否则体力消耗大,也比较容易出危险。这段时间要尽量避免发生纠纷,化解矛盾,心平气和,善于保护自己。

      “不要紧张”,有效吗?

      高考前几天,家长、老师在考生面前应多提他们的优点,尽量不要批评、责备他们;考生也可多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使自己以自信、积极的心态投入高考。

      常常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家长总是不断地安慰考生“不要紧张”。事实上却适得其反,正是通过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暗示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这正是:你不说,我不紧张;你越说,我越紧张。

      二是家长把自己的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随着高考日子的逼近,许多考生家长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甚至比考生本人还紧张。一位高三学生曾经对我说:“每次看到我妈妈那紧张的眼睛,我就会很紧张,我怕我考不上她想让我考的那所大学。”其实,考试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再着急也于事无补,还不如平静地做个“局外人”,该干什么干什么。家长只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准备适当的便利条件,就足够了。

      三是家长特别强调高考的重要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家长现在要给孩子减压,不要施压;要让他们把成败看得淡一些,淡化它可能成功,强化它反而失败。只有轻装上阵,才能满载而归。只要孩子努力了,考得啥样是啥样。一门考完,家长不要问考得怎么样,学生也不要互相对答案,以免影响下一场考试。(lss)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邢猛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