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频道>培训导学>培训资讯

媒体称考研人数20年增15倍 连续9年超百万人

2013年04月10日 10:01 作者: 来源:新快报

    点击浏览下一张

     

      去年安徽大学考点外,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正准备入场。新华社图(资料图)

      新快报讯考研人数20年来疯涨15倍,10年间翻了一番,考研人数已连续9年上百万。今年考研国家线昨日尘埃落定,但今年考研人数再次刷新记录达180万人,却引人担忧。多名专家表示,不断的扩招导致研究生的“质量”不达标,“后果或许很严重”。

      考研连续9年超百万 

      我国研究生扩招始于1999年,在当年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可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虽然缓解了就业难题,却开启考研的“爆发模式”。

      自1994年以来,人数便逐年增加,且屡创新高。资料显示,全国考研人数首次“破百”始于2005年。当年,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报考研究生人数达117.2万人,考研“热”开始引人关注。在此之前,考研并非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2005年后至2013年的连续9年间,研究生报考人数皆超百万人,2013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高达180万,相比19年前的1994年(当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仅11.4万人),竟疯狂增长约15倍!其中广东省今年考研人数为60320人,相较去年增加4883人,增幅8.81%。

      与报名人数剧增相对应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扩大。2012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达58万人,而200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仅为26万人,2012年的招生规模是2003年的2.18倍。这意味着,我国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10年扩招一倍多。

      但扩招并未让考研变易。在1996年—2001年期间考研最为困难。当时,共有约189万人报考研究生,仅有46.4万人能够考取,录取比例很低。而今考研竞争也依旧激烈,3人争1个名额。

      出境读研也日趋流行 

      近年来,出境读研成为新潮流,据统计,2012年出国读研的人数增长20%。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俨然成为本科毕业生们争抢的“香馍馍”。据了解,英国和香港的授课型研究生只需读一年,性价比非常高,优惠政策也很诱人。据悉,毕业后陆生可留港工作一年,英国允许毕业后申请工作签证。

      问及为何选择出国读研,已拿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offer的小陈表示“国内就业压力大,出国读研以增加就业筹码,也可趁年轻增长见识。”

      专家剖析 

      研究生教育已变成越吹越大的“泡沫” 

      “大四不考研,天天像过年”。这是大学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老话”。究竟这股“”从何而来?不断的扩招是否会给研究生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军表示,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学生考研主因,国家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也是重要诱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研究生教育已变成一个越吹越大的“泡沫”。虽从2005年开始,考研人数就屡创新高,但研究生的就业率却不断下降,2010年、2011年甚至出现了低于本科生的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专家葛剑平认为,在研究生教学中,不少导师缺乏实战经验,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这些‘病症’若得不到解决,将产生灾难性后果”。

      180万的浩荡大军,所怀目的各不相同 

      谁在考研? 

      ●逃避就业型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小吴上大学以来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不佳。“太差的公司不愿意去,好的企业又不要我。只有考研这条路了。”

      ●提升筹码型

      华农经管学院大二金融专业学生卢烨,从大一开始就决心考研。“家里父母都是研究生,”卢烨说,“就算第一次考不上,我也会一直考下去。”现在的她,俨然已经开始为考研做准备了。

      ●圆梦名校型

      “当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考到广外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审计专业大二的小李一直很懊恼高考没考好,一进大学就开始一心准备考研。小李表示,为圆名校梦,牺牲再多也没关系。

      ●求换专业型

      考研大军中,不少学生是对自己的本科专业不满意,希望借由考研这个平台让自己转到更加心仪的专业去。哪怕女生读研后还可能惨变“大龄”也愿意。

      ●“打酱油”型

      “我是打酱油的,考上了就算赚到了。”今年已是“二战”考研的广州大学小李说,还有一类人看见别人考研自己也要凑凑热闹,考上就赚到了,考不上也没什么损失。

    (责任编辑:白晓伟)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获奖名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