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山东财经

去年山东市场主体增势强劲 总量升至全国第二

2016年03月10日 17:15:00 作者:岱生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工商局副局长郭际水介绍2015年山东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2015年,山东省新登记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53.3万人,同比增长29.9%;全省实有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42.4万人,同比增长16.2%。

      3月9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工商局副局长郭际水介绍2015年山东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市场主体增势强劲 新登记市场主体154.1万户

      2015年,山东新登记市场主体154.1万户,同比增长2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登记4221户;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16292.4亿元,同比增长41.3%。

      至去年底,该省实有市场主体户数达到618.2万户,超过江苏,位居广东之后,跃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1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仅用1年时间实现从500万户到600万户的跨跃发展;实有注册资本(金)89041.0亿元,同比增长33.2%。“十二五”期间,该省市场主体数量年均增长14.6%,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6.9%)提高7.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据重要地位 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逾455万人

      2015年,山东省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53.1万户,注册资本(金)13824.1亿元,同比增长23.3%和40.9%,分别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99.4%和84.9%;到2015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602.8万户,注册资本(金)58988.7亿元,同比增长18.1%和43.8%,占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的比重为97.5%和66.2%,同比提高0.4个和4.9个百分点。

      受“创城”活动、清理无照、鼓励创业等因素推动,该省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超过100万户,为111.3万户,同比增长18.0%,实有个体工商户达到453.0万户,同比增长14.0%。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自2014年开始发展减缓,全省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万户,同比下降30.3%,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4万户,仍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同比增长16.9%。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在安置就业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山东省新登记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53.3万人,同比增长29.9%;全省实有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42.4万人,同比增长16.2%。

      私营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数量跃居全国第三位

      2015年,山东新登记私营企业39.5万户,同比增长49.2%,比新登记市场主体增幅高25.9个百分点,增幅居各类市场主体首位,占新登记各类企业的97.7%。年末全省实有私营企业134.3万户,同比增长34.8%,比实有市场主体增幅高17.2个百分点,占各类企业的89.7%,占比提高3.0个百分点。根据2014年度企业年报数据测算,山东小微企业占各类企业的94.0%,比2011年度的86.4%提高7.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发展成效显著。

      得益于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底全省实有企业数量超过上海和浙江,列广东、江苏之后,跃居全国第三位。2015年,该省新登记各类企业40.5万户,同比增长48.1%,占新登记市场主体的26.3%,提高4.4个百分点;到年底,全省实有各类企业149.8万户,同比增长30.4%,占各类市场主体的比重为24.2%,提高2.4个百分点。

      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效果显著

      发布会上,在回答记者就山东“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目前实施的效果的提问时,郭际水介绍说,实施“三证合一”后,审批程序大大简化,办照时间大幅压缩,企业原来需要跑3个部门,分别提交三份材料,耗时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的证照手续,现在只需跑工商一家,提交一份材料,1-5个工作日即可全部办完,这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方便,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到2015年底,全国共核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50.94万张,同期山东省核发35.4万份,占到全国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总量的十分之一强。(岱生)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张婷婷)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