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家居>曝光台

淘宝坑爹规则:假货不能被二次举报

2013年12月06日 16:13 作者: 来源:中国网
日前,广州市民小谢在淘宝网“千色通讯数码”购买了一部“正品”红米手机。不料却被小米实体店告知:不是正品。小谢出具小米的鉴定书后,卖家仍坚称自己所售产品为“正名”,只答应退货,但拒退原先承诺的发票费和运费。证据俱在,小谢欲举报“此商品是假货”,但却发现无举报入口,咨询淘宝客服才知,商品只能被举报一次为假货。小谢气愤地说:“这样的规定是不合理的。卖家可以用‘一次举报’的方法钻空子,一劳永逸,逃避责任。”

       日前,广州市民小谢在淘宝网“千色通讯数码”购买了一部“正品”红米手机。不料却被小米实体店告知:不是正品。小谢出具小米的鉴定书后,卖家仍坚称自己所售产品为“正名”,只答应退货,但拒退原先承诺的发票费和运费。证据俱在,小谢欲举报“此商品是假货”,但却发现无举报入口,咨询淘宝客服才知,商品只能被举报一次为假货。小谢气愤地说:“这样的规定是不合理的。卖家可以用‘一次举报’的方法钻空子,一劳永逸,逃避责任。”

      “亲们,淘宝水深,购物需谨慎”

      11月9日,小谢在淘宝网“千色通讯数码”买了部红米手机,卖家在产品介绍页面宣称,“全网独家保修两年”“官方版、官方价格、带官网发票、支持官网验证”,并且还善意提醒“亲们,淘宝水深,购物需谨慎”。果然,小谢也切身体验了这句话。

     

     

     该商品页面的介绍

      小谢收到手机后,发现手机屏幕有问题,所以将手机送去小米售后服务点检查,不料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手机不是小米的产品。小谢回家后立刻联系卖家,卖家放言:“支持验证!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然我开了这么多年(店),也不会现在还好好的”,并且承诺,“如果不是正品,退货,来回运费和60元发票费由卖家承担”。

      每件商品只能被举报一次为假货

      在小谢的要求下,11月17日,小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出具鉴定书,“经我公司鉴定,表中所列产品均为假冒小米注册商标的产品,附照片于后”。

     

     

    小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出具鉴定书

      11月22日,小谢收到小米寄出的鉴定书,证据俱在,于是打算举报“千色通讯数码”店卖假货,可是在该商品的举报页面却只能举报“出售禁售品”,怎么都找不到举报“出售假货” 的入口。咨询淘宝客服后小谢才知,被举报过的某件商品将不可以收到同类型的举报。

      举报管理页面提醒“请提供充分的证据以确保举报成功” ,这一发现令小谢郁闷不已,“淘宝这样的规定是不合理的。卖家可以利用这一规则,自己举报自己,然后提供不充分证据,导致举报失败!然后那商品将永远不会被举报上了?一劳永逸,逃避责任?”

      记者登陆该商品销售页面,点“举报此商品”后,在选择举报类型时发现只有“出售禁售品” 可选,咨询淘宝客服得知,每件商品只支持一次同一类型的举报。

     

     

     小谢购买的同款产品现今只支持“禁售品”举报

      在证据面前 卖家出尔反尔

      更令小谢郁闷的还在后头。当小谢将小米手机的鉴定书上传给卖家后,卖家只答应退货,而不兑现原先“如果不是正品,来回运费和60元发票费由卖家承担”的承诺。

      无奈之下,小谢只能寻求“淘宝小二”介入,尽管小谢上传了当时卖家承诺的截图,但在淘宝介入处理阶段,卖家依然坚持说:“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什么,要运费可以退,其它的没有承诺过的东西我们是不可能给的。”

      现在淘宝介入处理的期限还未到,但无论哪一方选择要求淘宝介入帮助解决交易纠纷的,等同于双方都授权淘宝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基于淘宝自己的判断以及争议处理的原则,对买卖双方存在争议的交易款项归属或资金赔偿做出处理,且此授权不可撤销。

      省消委会:消费者可“退一赔一”

      广东省消委会称,不少网购商家在广告里标称所售商品为“真品正品”、“原装行货”,“支持专柜验货”等,但消费者购买后想“验明正身”,却遭遇“鉴定难”,网站店主、销售专柜、专卖店、代理公司相互“踢皮球”,导致所购商品真伪难辨,消费者有苦难言,特别是购买名牌产品、奢侈品的消费者因此蒙受较大损失。

      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可以举证证明商家售假,商家同时要举证出售的是真货,比如进货渠道、产品编号等。

      网络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录音、公证等方法,记录品牌企业对产品的口头鉴定意见或答复,以代替品牌企业的书面结论。这样,消费者的维权程序也可继续下去,因为这些证据也具有法律效力,可据此及其他有关证据要求商家退货并赔偿相关维权的损失。此外,如果商家的行为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欺诈”的规定,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商家赔偿相当于购买商品的价格一倍的赔偿款。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刘春暖)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家居新闻:0539-3100789-8010 新闻邮箱:496700864@qq.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