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家居>家电资讯>生活电器

太阳能行业优化能源整合或将促进房地产“破冰”

2015年02月05日 15:4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受国内刚需持续疲软影响,2015年房地产大有继续低迷之势。作为房地产产业链中一环的太阳能光热行业,目前也已进入发展低谷。《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运行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从2011年增长17.6%,到2013年仅增长的3.3%,2014整个行业下降了17%。
      受国内刚需持续疲软影响,2015年房地产大有继续低迷之势。作为房地产产业链中一环的太阳能光热行业,目前也已进入发展低谷。《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运行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从2011年增长17.6%,到2013年仅增长的3.3%,2014整个行业下降了17%。

      值得欣慰的是,太阳能光热工程市场还能看见一线曙光。“太阳能光热工程市场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为主要的增长点,保障房、安居房、退耕还林等相关工程给出了很好机遇。”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秘书长贾铁鹰告诉记者。而目前太阳能光热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从产业链方面来讲,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了解不够,有些是因为“强装令”来被动安装太阳能产品。
      如何让房地产开发商从“被动”到“主动”接受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企业当下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据记者走访了解,全国多处小区居民曝光埋怨太阳能热水器一到冬天就不好用,网络上不乏有“太阳能热水器也要冬眠的吧”、“太阳能热水只够洗碗”、“太阳能就是个摆设”之类的调侃舆论。
      对此,太阳能行业专家指出,太阳能光热行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思路,打开格局”。必须承认太阳能光热能源本身的不稳定性和作为单一能源利用的局限性,除了太阳能热水器自身技术层面的提升,在光热工程方面,能否提供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的优化组合解决方案,是让房地产开发商主动接受太阳能热水器的重要砝码。
      记者从海尔太阳能获悉,在多能源融合的设计思路下,海尔太阳能在业内首次推出双热力太阳能热水器。
      据了解,海尔双热力太阳能热水器设有太阳能热水器模块与电热水器模块两部分装置。其搭载的智能模式可时刻监测太阳能水温、水位,当太阳能加热无法达到预期温度要求时,自动切换为电加热模式,保障热水供应不间断。
      同时,为保证其节能性优势,双热力太阳能的光电互联系统能够做到太阳能优先,只有天气条件不足时才启动电加热。因此,与普通热水器相比,其可实现全年节电80%以上,热水供应多达4倍。此外,当用户沐浴时还可通过一个旋钮,轻松完成太阳能热水器与电能热水器的热水切换,实现双路供水,真正让用户体验到热水四季无忧的完美享受。
        “总体来说,太阳能光热行业前景还是非常好的,企业的信心还很足。目前房地产业的新常态是正常健康的发展态势,而太阳能光热行业也要讲求这样的稳定发展的态势,进入健康的发展方向,要多修内功,以增强行业的有序发展和产品的优质发展。”贾铁鹰说。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邢猛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家居新闻:0539-3100789-8010 新闻邮箱:496700864@qq.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