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家居>家电资讯>电视

家电能效领跑者制度明朗 龙头企业将受益

2014年08月21日 10:22:00 作者: 来源:中国家电网
在经历了一年的补贴政策空窗期后,被搁置已久的家电能效领跑者制度日趋明朗。在补贴的操作层面,上述家电企业人士透露,该补贴仅仅涉及一小部分在能效指标上表现突出的产品。

      在经历了一年的补贴政策空窗期后,被搁置已久的家电能效领跑者制度日趋明朗。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将在空调、冰箱市场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业界预计启动时间点最快将在“十一”之前,最晚将在四季度,但产品目录仍未最终确定。和之前的传闻相符,该次补贴不再实施普惠制,也不面向消费者。

      龙头企业受益

      国家发改委网站8月6日发布《节能减排进展顺利 苗头问题不容忽视》一文中提出,要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推广。征集、梳理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发布先进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发布空调、冰箱等市场上能效最高的终端用能产品目录。根据官方的阐述,空调、冰箱将纳入到节能领跑者的目录范围。和其他品类的家电相比,空调冰箱耗电量更大,对能效要求更高。但是否就包含了这两个品类,目前仍不能确定。

      据此,2013年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两项刺激政策先后退出舞台,家电行业也面临深度调整。而家电行业后续的扶持政策一直得到了业内多方的确认,这一接力政策即是能效领跑者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能效领跑者制度和此前节能惠民工程补贴政策不同,领跑者制度并非“普惠制”,只对节能效果最好的前几款产品型号进行公布、补贴。具体的形式为厂家自主申报,通过评审后再发放补贴。“不再像过去那样覆盖所有型号,补贴也仅仅是补贴给企业端,不涉及到消费者层面。”一位家电业内人士表示。这也就意味着,缺乏技术创新的中小型企业入选目录的可能性极低,主要受益方为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白电龙头企业。

      巩固节能成果

      关于能效领跑者政策的推出,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政府怕市场需求萎缩,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难以发挥规模效应,从而导致产品能效水平倒退。所以希望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节能成果,防止家电能效水平倒退。

      事实上,早在2013年5月31日节能惠民工程到期前后,就有领跑者制度将要发布的消息传出。然而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却一直未见具体政策发布。有知情人士当时透露称,主要是由于家电企业普遍对能效领跑者制度持排斥态度,认为充分竞争市场不应有政策之手干预,从而延缓了该政策的推出。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副院长张新前期曾表示:“节能领跑者政策目前无任何细化方案,外界关于涉及产品、补贴金额等方面的推断只是猜测而已。”不过,有相关家电企业人士透露称,根据初步方案,能效领跑者制度将对能效水平领先的空调、冰箱给予补贴。其中,每销售一台能效领先的空调,生产企业将可以获得 500-1000元不等的补贴。领跑者制度将采取“自动退出制度”,当第二年有更节能的产品出现,老产品将自动退出补贴名单。

      在补贴的操作层面,上述家电企业人士透露,该补贴仅仅涉及一小部分在能效指标上表现突出的产品。补贴将不再面对消费者,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制造商和经销商,最终的结果仍是使得纳入节能领跑者的产品在终端售价上更加便宜。“其实和之前节能补贴的流程差不多,只不过在消费端直接享受优惠价格,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凭证再去领取补贴。”

      记者观察

      “奖优”有利于

      行业整合

      和之前的大规模补贴政策不同,此次能效领跑者制度覆盖的范围仅仅是高能效产品,因此从政策目的来看并不是谋求规模上的增量,而是内部结构的调整。多年来我国家电刺激政策虽然扩大了行业规模,但也给行业造成了多重负面影响。比如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存在骗补现象、市场失去调整作用等。

      很多中小企业对于补贴相当依赖,这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内很多应该被市场淘汰的中小企业迟迟没有退出,家电行业的兼并整合也难以推进。去年补贴政策退出以来,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在补贴政策中受益较大的彩电市场经历了接近一年的低迷,直到去年三季度才有企稳迹象。家电行业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政策对企业的经营应当少进行干预,此次政策的目的在于调整行业产品结构,对龙头企业更加有利,但仍需防止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跑偏。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张婷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家居新闻:0539-3100789-8010 新闻邮箱:496700864@qq.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