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工业大省,在全国“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必然要经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转型的阵痛。据报道,今后3年内,山东将淘汰关停17个传统优势行业的513家企业落后产能,以确保完成“十一五” 期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的硬指标。
工业经济既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地方政府如何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日前,经济导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临沂市罗庄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汉林。
罗庄区是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钢铁、焦化、陶瓷三大产业占了罗庄区工业的80%。今年,罗庄区提出了“工业经济提升年”,促进工业经济由大变强。今年该区关停了19家落后产能,关停了47家能耗较高、纳税较少的企业,重点加强能耗量较大的20户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用能情况的监控。
经济导报:调整产业结构除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之外,传统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罗庄区作为临沂工业的聚集地,在工业经济 “转方式、调结构”方面有什么打算?
吴汉林:“转方式、调结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通过一个项目、一个技术、一项措施就能解决的,必须打组合拳、多种方式结合才行。我认为,传统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比如,罗庄区钢铁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盛阳不锈钢项目,其全部投产后,与目前淘汰的焦化和炼铁生产能力相比,每年可节能17万吨标准煤,节电1.2亿千瓦时,减少粉尘排放1万吨,达到废水零排放,真正实现钢铁焦化的清洁生产。
通过研发一些技术产品 ,比同行领先一步。产品怎么获取高额利润?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我有你没有,我能干你不能干,才能将定价权握在自己手里,高额利润就拿到了。
技术创新从哪里来?必须要有人才。不管是企业内的还是企业外的,只要是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都是企业的人才。因此,要搞好产学研的联合,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企业的研发中心搞好联合。整合企业内外的一些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
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临沂市今年提出“2010年加快工业发展年”,罗庄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经济提升年”。因为罗庄区工业有了一定基础,特别是在钢铁、焦化、陶瓷、化工、机械、制药等行业,同时工业总量在全市较大。所以罗庄区不单纯是一个调整结构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原有的产业要有一个大的提升。
经济导报: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低效企业方面有没有阻力?
吴汉林:罗庄区工业主要做好三大产业的升级改造,钢铁、焦化、陶瓷。他们占了罗庄区工业的80%,把三个产业升级搞好了,整个的罗庄区经济运行质量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和改善。因此,现在罗庄区重点抓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低效企业,限制两高企业的运行。
水泥行业关停问题不大,企业也容易接受。焦化行业对关停有些不情愿,特别是炭化室高度在3.2米以下的小焦炉。大部分炉子在2004年开始运行,只有五六年的时间,现在正是非常好用的时候,这些炉子一般都得用20多年或者是30年,现在关停,确实有些企业不情愿。
现在难度比较大的是关停炼铁。比如过去市场状态比较差,镍铁价格低迷,企业已经亏损。罗庄区镍铁的产量在整个华东地区占的份额较高,浙江、江苏、福建很多企业都用这边生产的镍铁。另外,一些中间商囤积镍铁,造成价格上涨,镍铁生产企业又有效益了,现在要关肯定有难度了。
1990年代初,当时淘汰44000吨的立窑水泥生产线难度也不小,不过到了1996年,企业自己就主动把它淘汰了。因此,淘汰落后产能不仅仅需要国家调控,还需要市场来调整。另外,还需要提出其他的指标,比如说环保、能耗等方面的指标。
经济导报:有人认为现在落后产能淘汰政策有些绝对化,如钢铁行业的淘汰政策以设备容积大小作为标准。这个观点您怎么看?
吴汉林:在淘汰落后产能上,我建议,国家控总量,地方控单耗,超能耗加价。现在的问题是,至少是市以上的节能主管部门才有资格加价收费,县区没有权力加价。但是,所有的落实都要靠基层、靠县区,县区可以说是执行政策的基础,结果偏偏没有权力来办这个事。
在单耗这方面控制指标值,可以实实在在地控制能耗。对陶瓷企业来说,规定每平方陶瓷不能超过多少能耗,那样企业肯定要从厚度上控制。5毫米厚的和1厘米厚的陶瓷肯定耗能不一样,企业就考虑如何能把它变薄,如何能提高质量。如控制钢铁厂的能耗,可以采取“一户一表”的方式,监控每条生产线的能耗。一条生产线一个电表,企业还安不起吗?
(责任编辑: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