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沂蒙微电影《春潮》点击逾18万 为党教片趟出新路

2013年07月29日 08:24 作者:杨帆 吴昊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一部饱含浓郁沂蒙乡土气息的微电影《春潮》,连日来被网友们争相点播,相互转载分享,网络上映一周点击率就达到18.7万。作为一部党员教育片,该片选择用微电影这一新颖的影视表现方式来拍摄,在我省尚属首次。
        大众网临沂7月29日讯 (记者 杨帆 吴昊 通讯员 朱敬刚) 一部饱含浓郁沂蒙乡土气息的微电影《春潮》,连日来被网友们争相点播,相互转载分享,网络上映一周点击率就达到18.7万。作为一部党员教育片,该片选择用微电影这一新颖的影视表现方式来拍摄,在我省尚属首次。

      该影片讲述了女村党支部书记张沂霞,带领村民积极实施旧村改造、铺路建桥、建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整个村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感人故事。由沂水县委组织部、沂水县沂城街道、沂蒙微电影摄制组联合摄制,颠覆了用专题片拍摄的传统方式,所产生的轰动效应让拍摄方也始料未及。

      影片所有角色全部由沂水本地演员担当,并且全部采用当地方言,这也成为影片一大亮点。网友“太阳的泪花”说:“很棒的微电影,取景很美,故事很紧凑,开头就很吸引人,恰当的方言和俗语让电影更具有乡村气息,主题很正能量。”

      正能量的影片还是主流,正能量的影片还是大有市场的。网友们的支持,让沂蒙微电影摄制组的总导演闫加昌倍感欣慰,同时也坚定了他走本土特色的信心。他说:“去年,我们拍摄的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亲情微电影《大山·父亲》,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今年这部‘沂蒙味’特浓的影片让我更加明确了我们最初的定位,沂蒙微电影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有沂蒙味”。他表示下一步要坚定信心走下去,挖掘本土文化,多拍身边的人、多拍身边的事,多拍大美临沂,弘扬沂蒙精神,树立正确荣辱观、传播正能量,让更多的沂蒙人实现梦想走上荧屏,真正让民间影视实现产业化专业化。

      “微”电影?“长”广告? 微电影谋变中求登大雅之堂

      微,如今多被人们解读为微言大义、见微知著,在2012年更是被多家机构评为年度汉字。而作为“微”字典型诠释的微电影,因其“人尽可微”的草根性,也正为大众所追捧。与发达地区同时起步的沂蒙微电影,在告别萌芽期四散生长后,而今也站在了喜忧交织的十字路口。《春潮》的探索或许只是个例,但迈出的这一小步,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空间。

      现状:低门槛催生了繁荣

      追溯微电影的原点,我市微电影导演闫加昌认为,“2010年10月28日首映的40多分钟影片《老男孩》,可以说真正把微电影理念带入公众的视野,从此之后微电影才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虽已与广播电视结缘多年,但在闫加昌看来,微电影拍摄要求低,一台DV或数码相机就可以拍摄,取景、选演员更是非常灵活。

      微电影的低门槛,还体现在“制作”层面。传统电影作品前期筹划准备就要1年以上,电影从立项到上映也需2年以上的时间,中间审查过程更是异常繁琐与耗时。相比之下,广电总局宣布微电影采用播放平台“自审制”,使其无论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更为自由。闫加昌介绍说,《春潮》从创作剧本到正式上映,一共才用了40余天。低门槛催生了微电影的繁荣,据闫加昌了解,仅临沂叫得出名的创作团队就有20多个。

      对于“人尽可微”的繁荣,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教师谢英军也有切身的感受,“今年6月份,我校承办了省科技文化艺术节微电影大赛,大学生创作的入围作品就达360余部,数量连年创出新高。”

      无序发展路越走越窄

      “自审制、低门槛,也使微电影良莠不齐,甚至危及到行业的生存。”攀谈中,闫加昌举了一个东北曲艺演员拍摄的微电影《XX青年》的例子,剧中爆粗口成了贯穿剧情始终的主线,色情、吸毒、弱智、无情无义犯罪等内容充斥在整个“影片”,看上去虽然令人捧腹大笑,但多数网友认为,太黄、太暴力,内容低俗。随后,就传出被删片,人员被清退的消息。“人尽可微,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闫加昌感慨地说。

      对微电影无序发展感到气愤的还有普通市民瑛华。去年结婚时,她看到有婚庆公司打出定万元套餐送婚庆微电影的广告,属于文艺青年的她就赶时髦下了单。没成想,这免费的“电影”完成后看着堵心。“充其量就是有台词的婚礼录像,剪辑都很粗糙,更别提有后期制作了。”气愤之余,瑛华转而告诫朋友别再相信所谓微电影。
     尽管大学在读,但已经拍摄过五六部婚庆微电影的王刚,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婚庆微电影拍摄花费中,占比最大的是人力成本。摄影师月薪一般在6000元以上,而导演价格更高。化妆费一人次也得100元以上。其次是器材折旧费,一台三四万元的摄像机,使用一次费用300元左右。“一部三五分钟的微电影制作费用也得近2000元,把微电影免费搭送,肯定拍不出满意作品,反而搅乱了市场,更砸了微电影的牌子。丧失消费群体信任,只能让道路越走越窄。”王刚痛心地说。

      困惑:“微”电影还是“长”广告?

      在微电影逐步告别自娱自乐的今天,如何营销自己实现生存,成为身处其中每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制片方与客户联合,在故事短片中进行品牌植入,成为业内普遍采用的手段。

      然而,这一看似完美的商业模式,带来的却是民间对微电影的非议——广告味太浓,更有戏言称微电影是“长”广告。

      对此,我市资深微电影制片人朱梦莲则表示,拍摄微电影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从一开始自掏腰包拍电影,到现在有合作单位赞助,资金问题有了着落,微电影精品才能一部接一部地呈现出来。像《大山·父亲》,在弘扬人间真情的同时,巧妙地与旅游景区文化融合,资金运作非常到位,一举创下我市微电影人气之最,公映两周点击率攀升至100万之多。

      “我们工作室不仅拍摄文艺、故事类微电影,同时也为企业或团体量身打造宣传性质的微电影,工作室要发展,需要拍摄更多更有影响力的片子让我们进步,这离不开经验和资金。为企业量身打造微电影,不仅能帮助我们盈利,企业也乐于用这种新颖的宣传片替代过去观看性较差的企业专题片,即使拍摄文艺片,我们也可以通过软性植入广告的形式为企业做宣传,真正能做到互惠互利。简单来说,工作室坚持‘两条腿’走路,为企业和团体服务为‘利’,拍摄文艺、故事类微电影为‘名’,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朱梦莲说。

      闫加昌则在我市首家注册成立了微电影录制公司“傻哥工作室”,坚持走商业片与故事片并举的路子。“我认为逐步取代纪录片、宣传片,将是微电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前不久,我为河东区一家单位拍摄的,记者带着好奇心前来踏访为主线的微电影,就大获好评。”

      微电影《春潮》策划、沂水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戴遵义则说:“拍摄微电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用微电影的方式拍摄党员教育片应该是非常新鲜的事情,把硬生生的说教事例改成电影,没想到效果会如此得好,实在是出乎意料。”  

      期待:微电影期盼 “真金白银”政策

      沂蒙微电影从诞生到现在,还不足三年时间。但从《大山·父亲》创出千万点击之最,到《春潮》填补省内党教微电影空白,大获市民好评,人们已经看到,作为临沂的一张名片和城市软实力的本土微电影,产生了十足的效力。

      “从去年起,由共青团临沂市委、临沂青年联合会主办,临沂保利国际影城等组织的临沂首届微电影节,则开辟了评选本土优秀微电影,推动精品打造的先河,并在我市文艺最高奖项‘沂蒙文艺奖’中,为微电影留有一席之地。”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教师谢英军表示,本次承办省级微电影大赛,也再次叫响了临沂在业界的知名度。

      但在采访众业内人士在生存压力中勉力摸索时,记者了解到:当前,只闻鼓励的声音,却无“真金白银”的引导举措,与动漫、创意等产业达到一定程度将享受何种扶持相比,源自草根的微电影始终面临生存考验,业内急切期盼明确的鼓励政策出台。

      微电影导演闫加昌很务实地说:“不能坐等看,业内要积极探索,趟出一条生路。”而借鉴传统电影营销的理念,闫加昌甚至谋划出“杀”进一流院线,与大片套播的想法,“现在看也许是妄想,但谁又能一口咬定,十年后沂蒙微电影做不到呢?”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江志宇)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