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官玫瑰湖社区小学学生在新校园的塑料草坪上做游戏
大众网临沂9月7日讯(记者 周丽丽 通讯员 臧德三 张馨月)小镇5年投1个亿配套教育,相当于镇里5年财政收入总额;农村学生在社区小学的教室里,就能参与城里的课堂讨论;145名教师支教、学教、走教,师资流动让校际间距离越来越近。近年来,兰山区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均衡教育资源的有力举措,让城乡学生有机会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距兰山城区25公里的李官镇,以前每年都会有一部分生源流走,挤到城区学校上课。今年,该镇没有一个学生因感觉学校不好而转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全部启用了新教学楼,正在建设中的数字化校园让家长们刮目相看。
记者在该镇随机探访了几处学校、幼儿园,着实为这个农村乡镇的校园环境和配套感到惊讶。镇中学、中心小学全部新建了教学楼,正在配备班级多媒体。玫瑰湖社区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在柔软的塑料草坪上玩起了“推小车”游戏。学生石富振说,摔倒了打几个滚都不疼,不用害怕磕破胳膊。在桃花源社区,楼群中最漂亮的一栋楼房就是幼儿园,班级全部按市级一类标准配套“三室”,每月保教费仅200元,让非法私建的幼儿园没了市场。
一个乡镇,教育配套资金相当于5年财政收入
“新建的教学楼投资已经1300多万元了,等到环境、教学设备全部完善起来后,总投入少不了1600万元,接近镇里一年的财政收入了。”9月4日,临沂市李官中学新建的教学楼正在进行启用前的紧张准备,校长韦春晖一笔一笔地计算着新校园的投入账。
自2010年起,李官镇利用3—5年的时间,将49个分散的自然村重新规划为9个大社区,并在社区内高标准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对原镇中学实施改造扩建。目前,新校园建设投入总计达7000万元左右,全部配套完成预计要1亿元,相当于李官镇5年的财政收入。
“音响、电脑、课桌,全部是崭新的,多媒体教室、餐厅全区一流。再建一座新楼,我们打算用作乡村少年宫。”李官镇中心小学的孙校长自豪地说。但是,记者在李官镇政府看到,部分办公室里用的还是破桌旧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文件橱仍然在使用。一位工作人员说,新型农村社区要吸引农民自愿上楼,需要有高标准的配套,教育就是其中之一。钱用要在刀刃上,镇里只能从办公经费上最大限度节约开支。
大投入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是兰山区城镇化建设和对教育的专项补助、奖励。兰山区将教育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借建设新型城镇之机,从城镇化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优化农村教育配套。该区还设立了教育专项补助和奖励资金,积极开展城区教育三年连建和校安工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今年,兰山区有22处中小学校的建设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投资5.6亿元。
数字化校园让城乡学校“零距离”
开学两天里,李官镇中学新教学楼内的“班级多媒体”让同学们多了几分期待。教师节前后,就会有一部分学生转入新楼上课。班级多媒体联网后,同学们随时可与几十里之外城里孩子共上“一堂课”。
实现这一功能的是兰山区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全区教育云平台,包括教体局数据中心和班级多媒体终端。通过数据中心交互,可实现全区范围内不同学校班级间的视听互动,一个班级的课,其他多所学校的同学可以同时参与。在李官镇中学的新教室内,讲台前的电子白板替代了老式黑板,电脑、数字投影机、音响、电子监控、实物展示平台等数字化教学设备,彻底颠覆了以前农村学校的传统形象。
记者从兰山区教体局了解到,目前教育云平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区教体局数据中心已完成招标,年内将完成城乡3037个班级的多媒体配套,实现区直、镇街和村社区三级学校全覆盖。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兰山步入全国一流数字化校园和云端教育新时代,校际间资源共享更为便捷,区域内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
师资循环激励“名师”下乡进村
“没有农村教学经验,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就会受影响。区里的这一政策让许多城里的教师主动要求到我们农村来教学。”韦校长告诉记者,兰山区千方百计鼓励教师到农村支教,将城里学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来,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今年,兰山区组织开展了“支教、学教、走教”活动,共有145名教干教师参与。城市“名师”们下乡支教、走教,乡村教师也可以到城里来学教、走教,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这一活动,为乡村学校带来了更新的教学理念,也让孩子们有机会能体验到“名师”们的精彩课堂。
现代化教学设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实现城乡教育均衡,还要靠师资力量的均衡。兰山区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下乡任教的同时,实施乡镇“大教研组”制度,让青年教师集中办公、分排课程、分校走教。区里每年拿出300万元培训资金,重点向农村教师倾斜,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研、专业论坛等形式帮助农村教师成长。兰山区还通过划片、联办、联合多种办学模式和教研制度,鼓励城里的名校与农村学校、名师与村小教师间结对帮扶,提高农村办学质量,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