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 临沂着力建设农业龙头企业

2013年11月22日 08:59 作者:杨帆 车少远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前、产中加工企业比较多,但是缺乏大块头的农业加工企业,没有形成像“双汇”、“伊利”、“蒙牛”那样的大企业,仅有铺天盖地、没有顶天立地。此外,缺乏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企业研发是薄弱环节,产业链中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研发生产相对薄弱。

        大众网临沂11月22日讯(记者 杨帆 车少远)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前、产中加工企业比较多,但是缺乏大块头的农业加工企业,没有形成像“双汇”、“伊利”、“蒙牛”那样的大企业,仅有铺天盖地、没有顶天立地。此外,缺乏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企业研发是薄弱环节,产业链中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研发生产相对薄弱。

      目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已有一定知名度,特别是苍山大蒜、郯城银杏、蒙阴蜜桃、平邑金银花等特色名品享誉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烟台苹果、莱阳梨、胶州大白菜、青岛马家沟芹菜、潍坊萝卜等知名品牌有很大差距。而且缺乏品质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

      针对目前农业产业的现状,农业部门紧抓两端,补链、强链、建链,培植壮大农业产业。

      农业部门坚持把创新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市农业局农业产业推进办公室慕国庆介绍说,目前,已打造了沂沭河长廊,环蒙山带生态区;推进科企、校企对接,加强了企业与全国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在农业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研发方面的战略合作,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如山东三维油脂与北大合作,山东汇融科技养殖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等;抓种业、饲料、肥料、农药、农机等农资产业链,发展果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扶持常林、华盛中天、三禾永佳等农机制造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农业部门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集群。推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加工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扶持发展一批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从生产、流通、加工、营销一体化全产业链集群。

      抓好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加快打造一批百亿级品牌产业。慕国庆说,利用生态环境优良,在全国逐渐叫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树立“金锣冷鲜肉、绿润板栗、苍山蔬菜、蒙阴蜜桃、沂河生态游、平邑金银花”等一批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品牌企业形成产业联盟。

      此外,以山东沂蒙优质交易中心为龙头,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完善粮食、蔬菜、畜禽、水果等产品物流配送功能;依托“万村千乡”工程,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等流通主体,建设农产品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依托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一批畜禽产品、蔬菜、果品的仓储保鲜、分级包装、低温物流配送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

      相关新闻:七大农业产业项目开工落地已完成投资2亿元

      按照市政府“加快推进10+6产业”要求,市农业产业推进组办公室以及各专业培植(招商)组实行了“三集中”和“三专”办公。推进组办公室建立了制度,农业产业培植招商工作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21日,记者从市农业产业推进组办公室了解到,自实施“10+6”产业招商以来,农业产业推进组分别拜访了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粮食协会等76个(家)行业主管部门(协会)、行业技术顶尖部门、行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参加了12个国家部委、省搭建的各种展览活动;下访了市产业推进综合办公室确定的32家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骨干企业和105家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掌握了企业的基本信息和招商引资意向。目前,在谈项目61个,签约项目14个,投资128.5亿元;开工落地项目7个,完成投资2.028亿元;市内项目1个,完成投资6500万元。

      其中,由香港金霖投资公司投资1亿元兴建的郯城县山东万华花木市场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江苏康农集团投资10亿元(独资)的郯城县基地养殖和高效农业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50万元;广东海大集团投资1.5亿元(独资)建设的沂南海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鱼饲料和添加剂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730万元等7个项目已开工落地。市内项目中,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2.3亿元的100万吨/年肉类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

      此外,目前已达成合作意向的还有7项,涉及乳业、生物技术、粮油、矿泉水等行业。

      慕国庆介绍,此前,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韬与农委培植(招商)组部分成员参加了第十一届(成都)中国食品安全年会。期间,拜会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就在临沂举办首届中国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峰会达成了共识,峰会初步定于2013年12月13日至15日在临沂举办,现正在筹备中;市农委主任武玉学赴台湾参加临台现代农业恳谈会期间,与台湾丰高绿色产业武汉公司董事长李华宇就投资3亿元在临沂种植、精深加工蓝莓等达成了共识。同时,与台湾正峰集团就来临沂投资5500万美元建设薄膜式太阳能农业大棚发电项目达成共识。此外,还有两项有效招商正在接洽。

      新闻链接:

      苍山凯华蔬菜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从地头到餐桌“一线通”

      “搞蔬菜种植就像‘赌博’,行市好了,高价也疯抢,行市惨了,烂在地里也无人问。”这是菜农抱怨最多的话。发展现代规模种植,建合作社抱团壮大,这是专家开出的良药。苍山凯华蔬菜合作社凝聚起3500余家农户,串起从地头到餐桌各环节,进而北进南突。曾因发动农户种茄子“赔”了50万元的合作社发起人,是如何吸引全国客商定点采购,并带领社员杀进京沪宁等大城市的?

      凯华模式“奇招”百出指令搞不定的“市场”能解决?

      21日上午,记者赶往位于苍山县向城镇的华凯蔬菜批发市场时,只见偌大的市场里只停放着几台还在收菜的大车,显得有些“冷清”。市场经理胡玉才笑着解释道:“到我们这办货的多是外地大客户,从凌晨1点起到天亮前是最繁忙的时段,我这里天不亮就能卖出300余万斤蔬菜。”

      攀谈中记者得知,华凯蔬菜批发市场只是凯华合作社打通地头到餐桌产业链的一环,而它的大头则是3516户社员和5万余亩种植基地。“我们2007年成立合作社时,发起社员只有500余户,之所以能迅速翻七倍,根源就在我们源源不断的惠农政策。”胡玉才说,合作社将外出打工者闲置的土地流转来,再转包给社员耕种,且这个转包还是“贴钱”让社员干,“我们每亩无偿给予200元补贴,并且还提供无息借款,年均资金扶持600万元以上,此举帮社员建起了全部自动化的高温大棚,一下子调动了农户入社和生产的积极性。”

      菜农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解决了,如何选择良种、推广科学种植成为下一个急需破解的瓶颈。以往,有些地方想依靠“行政指令”来解决,迎来的却是农户抵制,凯华合作社却依靠“市场”将难题化解了。“这个‘市场’就是给出收购保护价,并用切实的销路保障让农户看到希望。”胡玉才讲起了为推广蔬菜新品“赔”进巨额资金的故事。

      2008年,合作社考察引进了702茄子新品,想在社员中推广种植1000亩,但菜农对新品种将信将疑甚至不愿合作,为此合作社承诺给予保护价。没成想,当年雨水太大致茄子卖价极低,合作社信守承诺兑现了0.4元每斤的保护价,“赔”进去了50万元却赢得了人心。“还有2011年白菜8分钱一斤还无人问津之时,我们却对社员用2毛一斤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后顾之忧都解除了,农户还有什么理由不铁了心跟你干?”胡玉才说。

      不仅有保护价保底,凯华合作社还鼓励社员积极交易、卖好价钱,对到旗下华凯市场交易的菜农不收任何费用的同时,还对年终交易额名列前茅的菜农予以奖励。

      “南征北战”拓展市场 外地客商对其缘何“情有独钟”?

      21日记者到访时,来自安徽巢湖的大菜商叶金山正为自己的“蔬菜大篷车”做最后的补菜。“装完最后一批蒜黄就起运,凯华的蔬菜在我们那儿很抢手。”从事蔬菜生意十几年的叶金山,现在已是华凯市场的固定老客户,58号交易大棚就是市场提供他专用的,而每天对开一班货车则将他与华凯市场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常年从我们这里采购的客商涵盖了合肥、苏州、南京、上海、徐州、常州等地,而季节性的采购商甚至远至广州、海南。”胡玉才指着销售路线图对记者说,合作社自建的冷库和冷链物流则常年为湖北宜昌的九龙食品和金鑫市场以及北京的商超供货。

      凯华的蔬菜缘何做到让南北客商情有独钟,并杀进京沪宁大城市呢?在胡玉才看来,品质和供应量有保证是第一位的,正是做好了凝聚菜农人心和新品推广的文章,才让凯华合作社有了稳定的蔬菜供应量,并相继推出了11大类绿色认证产品,菜博会上大放异彩。在别地配不齐的货,在合作社旗下华凯市场能一站式采购完毕,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留人先留心的道理谁都明白,在做好菜品质量、数量的同时,我们还用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客商。”在华凯市场没有欺行霸市的现象,有的却是为客商提供的贴心服务。“淡季或行情不好时,我们主动走出去对接客户,不仅客商的住宿费、雇人装卸和交易服务费全免,还提供无息的借款服务,解决资金周转需要,帮他们最大限度地采购齐货品。年终,我们还会拿出奖金,对累计采购量居于前列的客商予以奖励。”

      有了各种贴心的服务,难怪外地客商都会将凯华合作社和华凯市场当成采购的首选。叶金山就表示,自己愿与凯华合作社绑在一块共成长。

      凯华成功秘密何在?复制经验不能只学表面

      凝聚众多社员、规避市场风险、吸引各地客商,都需要凯华合作社拿出真金白银。这笔资金从何而出?又如何实现良性运转?合作社副理事长、交易市场经理胡玉才一席话点破了成功的秘诀:“我们不是单纯的农户抱团组织,更不是为赚交易费而存在的批发市场,我们是农户+基地+合作社+市场,拥有仓储、冷链物流及产品加工,从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省工商局授予的十佳市场拉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就是对我们模式的肯定。”

      “我们无息资助菜农、客商,提供补贴、予以奖励,以及推行保护价等都在贴钱,但旺季时的市场交易服务收费,以及延伸出来的仓储、配送和加工等却实现了盈利。”在胡玉才看来,守住农户和客户两个根本,拉长产业链,最终会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凯华合作社的成功,吸引了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打算照搬其模式者也不在少数。但在胡玉才看来,大家多流于表面,而没有发现深层次的本质。“首先,我们成功解决了农村土地流转难题,为发展现代化品牌农业提供了连片种植保证,而在我了解很多地方土地流转难仍是瓶颈。”胡玉才说,没有质量和产量的保证,你的市场和产业链就做不起来,更妄谈吸引和留住客户。

      此外,胡玉才认为合作社核心发起人实力与良心也很重要。合作社核心人物搏击商海多年,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更兼有回报和扶持父老乡亲的良心,能够在培育阶段不计个人得失,全力支持产业做大,才成就了凯华模式的成功。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邓梦娇)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