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河北献县600余棵数百年古桑树遭损

2014年05月17日 11:20:00 作者:王民 来源:新华网
河北献县本斋回族乡孟各庄村现存一片古桑树林,约有600棵,树龄达数百年,根径都在半米以上,最粗的达一米半,树高15米左右,最大的树冠占地近三分之一亩。由于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古桑树林规模明显减少。

        新华网石家庄5月17日电(记者 王民)河北献县本斋回族乡孟各庄村现存一片古桑树林,约有600棵,树龄达数百年,根径都在半米以上,最粗的达一米半,树高15米左右,最大的树冠占地近三分之一亩。由于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古桑树林规模明显减少。

        记者在孟各庄村的西北洼里看到,古桑树棵棵青翠、果实累累,千姿百态,有的像老人相拥,有的如盘龙卧虬,有的树干出现巨大镂空。

        73岁的村民华汝俊介绍说,在上世纪80年代前,孟各庄和邻村坡城村北部都是古桑树,至少上千亩,一棵连着一棵,走在树林里见不到太阳。后来,土地承包后,有的人家就陆续把树刨了。  村党支部副书记常建国说,由于桑葚不易保存,再加上价格低廉,个别村民缺乏古树保护意识,并不把古树当成宝贝。还有一些古桑树位于高岗上,树主人为了挖土垫宅基,不惜把树刨掉。

        据献县文保所工作人员吕永森介绍,这里在宋代就有大规模种植桑树的记载,再一次大规模种植桑树是在明代。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朝廷命工部下令土性适宜的省份,要多栽桑枣,每户初年200株,次年400株,三年600株,栽种后,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配云南。当时,人们种植了很多桑树,但由于天灾人祸很多桑树没能存活下来。孟各庄村的古桑树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得益于当地的沙性土壤特别适宜桑树成活,并且古桑树大多数生长在沙岗上,可以免于洪灾。

        常建国说,古树是历史的宝贝,一定要想办法保护起来。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邓梦娇)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