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临沂知青"上山下乡":难忘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4年09月18日 07:35:00 作者:徐文敏 来源:大众网-鲁南商报
李启元,65岁,家住临沂金盾花园,是济南市首批来临沂“上山下乡”的一名知识青年。1966年,17岁、刚初中毕业的李启元便赶上了十年文革时期。原本该升入高中的他也因文革的到来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每一个人都曾有着自己的青春和梦想,50年前在临沂这座小城就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念过书,也拔过草、锄过地,他们来自学校,又流落乡村,最后散落天涯。但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一场涉及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拉开帷幕。

      个例:济南知青3年青春献给临沂乡村

      李启元,65岁,家住临沂金盾花园,是济南市首批来临沂“上山下乡”的一名知识青年。1966年,17岁、刚初中毕业的李启元便赶上了十年文革时期。原本该升入高中的他也因文革的到来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两年后,也就是1968年9月19日,19岁的李启元和其他同学共560人从济南来到临沂参加“上山下乡”活动,开始了3年“上山下乡”激情燃烧的岁月。

      “临沂那时候还叫临沂县,册山是个辖区,我们中200多人被分到了册山区。我和其他20个人被分到了册山区五寺庄的各个生产队里。”李启元告诉记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似乎意味着可以大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而朴实热情的临沂人也用敲锣打鼓的方式表达着对知识分子的欢迎。

      “其实我们都是66、67和68三个年级的初、高中生,还都是十几岁、二十岁的青少年。”李启元继续说。除了在生产队劳作,他们这些知青还帮着乡亲们接电线、做宣传、学知识等。就这样,李启元在五寺庄大队一呆就是3个年头。

      今朝:理性看待当年的青葱岁月

      翻阅《中共临沂地方史》、《中共临沂历史大事记》和临沂市档案馆的各种相关资料,记者注意到,从1979年以后,临沂开始对以前“上山下乡”的老知青们进行安置。其中,对下乡期间致残的知识青年给予特殊照顾。1985年,按照中央规定,对知青的工龄进一步做了妥善处理。

      李启元告诉记者,他们那批1968年从济南来到临沂的知青,在两三年后,很多人都返回济南。自己则在县里的推荐下到了当时的临沂车辆厂参加工作。虽然自己家住济南市历下区,又是家里惟一的男孩,李启元还是留在临沂扎了根。

      “我们当时一起来的知青,现在在临沂的还有35个。没事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小聚一下,聊个天谈个话,一起回忆一下当年的青春岁月。”李启元说,当时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经受了锻炼,为开发、振兴祖国的不发达地区做出了贡献,但也造成了人才生长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长远的困难。

      “我们当年那批一起下乡的知青现在遍布全省各地,可是,当年选择留在村里的老同学如今也并不比返城的生活差,所以历史从来不能一概而论。”在采访的最后,李启元介绍说。

      数字:2.59万名知青到临沂“上山下乡”

      据《中共临沂地方史》介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组织过,1955年毛泽东向知识青年发出的号召后,许多城市青年开始奔赴农村。

      1964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就江苏省盐城县知识青年董加耕回乡务农发表题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移风易俗的革命行为》的社论,号召一切有志于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城市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投身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去。此后,逐步掀起这场运动的高潮。

      是年6月,山东省委、省人委发出《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的指示》后,临沂地区开始动员接收安置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当年接收安置淄博下乡、回乡人员1378人,本地动员安置下乡、回乡1057人。

      “文革”开始后到1968年,全国积压初、高中毕业生达400多万人。到1969年,临沂全地区“上山下乡”知青有4518人。1970年,临沂全地区“上山下乡”知青有1667人。1978年,全国知青工作会议提出了“广开门路,妥善安置知识青年”的要求。这一年,全地区有3177名知青“上山下乡”。1979年,临沂地区停止知青“上山下乡”。

      根据有关统计,从1964年至1979年,临沂地区15年来共动员、接收、安置城镇下乡青年25900多人,其中全地区的13000余人,通过招工、升学、参军、城镇回收及其他原因调离农村的13366人。

      记者 徐文敏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