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人网发布的“大学生考研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考生考研花费在2000元以上,其中花费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的占到7%,更有10%的花费在10000元以上,而低于1000元的仅为16%。在临沂,2015年考研一族的考研账单同样令人咋舌。
个案:
光资料费和辅导班
备考10个月就花费2680元
经过一年的备考,2014年12月28日,考研族们交上了自己的考卷。然而回首过去的一年,考研族们除了付出了大量精力,对考研的财力、物力投入也不少。
“仔细一算,考研还花费了不少钱呢!”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大四学生王艳说。据王艳介绍,自己学的是新闻专业,从今年年初开始准备人大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到现在,前前后后花了近3000元钱。
“虽然是本专业考研不用再买专业书,但是由于人大新闻学没有列出参考书目,只能多买几本来扩展知识视野。”王艳告诉记者,传播学和新闻理论等必考科目,自己为考研买了近30本,花了900多块钱。
政治和英语是考研除了专业课必定要准备的科目,而报辅导班成了考研族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王艳告诉记者,为了政治和英语不拉分,自己选了一个初试和复试的全程辅导班。“总共花了1200块钱,这是辅导班里最便宜的课程了。要是报协议班,价格更高。”王艳继续说。
除了专业课资料和辅导班,王艳还特地托朋友从考上的学姐那儿买了复习资料。“都是些笔记和真题啥的,因为是熟人介绍,学姐只收了400块钱。”王艳说。就这样,加上180元报名费,不算生活费,研究生备考的10个月里,王艳大约花了2680元。
调查:
“花2500元,属正常数”
受访者八成以上花费超过2500元
在采访中,王艳表示,和班里其他同学相比,自己的考研账单并不算太高。那么一场考试下来,考研族的账单到底怎样?记者随机采访了25位考生,其中17位表示自己的花费在2500元以上。
顾萍也是理学院大四的一位考生,她在大三时就定下了考研的学校。为了考上心仪的大学,顾萍大三时就开始备考。大四上学期,自己干脆花28000元报了“保过班”。“保过班”承诺,如果不过关,辅导机构将返还80%的学费。
同样,在临沂大学校园内,记者随机采访了考生小林。小林告诉记者:“我们班有40个人,有的报了英语班,有的报政治,还有的同学报了专业课,总之90%以上考研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报辅导班了。”随后,小林算了一笔账:报名费、材料费、辅导班的费用前前后后算下来,只要报班,花上2500元,属正常数。
专家:
考研成本需理性投入
下定决心前最好算算性价比
临沂大学法学院王红坤老师分析,造成近几年考研需求不减的主要原因还是当前本科生就业压力较大,加之社会对高学历的认可,很多学生便在毕业之际选择考研。同时,为提高考研成功率,一些学生会选择改善学习环境、报考培训班等方式来帮助备考,正是考生的这些需求催生了“考研经济”的发展。
王红坤老师建议大家,备考过程中,花费大量金钱来辅助备考并不一定就能起到最好效果,更重要的是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方法,探讨学习计划,互换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料,这都是投入成本低、成效好的一些做法。
那么,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考研吗?王红坤老师表示,有的专业实践性要求更强,那么,这个专业的学生如果去考研,性价比就不高了;而有的考生所学专业的对口工作需要更深的知识作为研究依托,那么,这种考生去考研性价比就很高。“每个考生在决定考研之前,都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去算算考研的性价比,这样,考生就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王红坤老师说。
最后,王红坤老师告诫广大考生,考研需要理性的思考,在下决心考研之前,一定要和自己的兴趣、学业基础、职业规划以及就业发展前景等因素都结合起来,要从确定考研、备考、读研、研究生就业等方面统筹考虑,考研成本投入更不能盲目跟风,要理性地去做出选择。
链接:
考研复试分区划线 山东省被划为一区
据了解,根据此前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5年将首次按照招生单位所在的省份,将全国分为一区、二区,分别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线。
按照《规定》,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考和联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教育部要求,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
对于考研时间提前,教育部表示,考试日期提前主要是可以让高校在春节前能够结束阅卷等前期工作,考生在春节后便能知道考研结果,从而为考生就业或者继续深造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
此外,《规定》还指出,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复试(简称破格复试)。破格复试应优先考虑基础学科、艰苦专业以及国家急需但生源相对不足的学科、专业。
记者 徐文敏 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