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哭一场200元 20分钟 葬礼哭丧人哭出谁的悲伤?

2015年04月04日 08:51:00 作者:庞尊利 来源:大众网-鲁南商报
  一场葬礼上,哭一场仅需要20分钟就可以赚200元,这也让哭丧人这一行当很受关注。1日,在临沂河东区八湖镇的一场葬礼上,3个哭丧人在4个小时内哭了12场,单哭丧费就2400元。可据附近围观的村民讲,这还不是最多的,一些葬礼花万把块钱请人哭丧也比较常见。

      一场葬礼上,哭一场仅需要20分钟就可以赚200元,这也让哭丧人这一行当很受关注。1日,在临沂河东区八湖镇的一场葬礼上,3个哭丧人在4个小时内哭了12场,单哭丧费就2400元。可据附近围观的村民讲,这还不是最多的,一些葬礼花万把块钱请人哭丧也比较常见。

      现象:一场葬礼请人哭12场,花费2400元 

      1日下午,在河东区八湖镇,一场200余人参加的葬礼正在举行,还引来了很多人围观。记者找到了哭丧人赵晓梅(化名),她身着黑色连衣裙、打底裤、鞋子,打扮得比较庄重,和另外2名女性哭丧人在一群男鼓手中间格外显眼。此时,她刚刚吃完饭,正在准备一会儿需用的道具。

      “死者是80多岁的老人,在农村把高龄人去世称为‘喜葬’。儿女不会使劲哭,就会请来哭丧人,这样才能显得儿女的哭声大,在村子里有面子。”赵晓梅告诉记者,在河东区、临沭县等地都非常流行请人哭丧,也算是当地的风俗习惯,一般从晚上七八点开始,持续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

      当天下午晚饭之后,死者的家人以及本家族的人等都会前来辞灵。其中一些重要的外亲会出钱点戏、表演或者哭丧。“这家人的外亲都比较有钱,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持续了4个小时。”赵晓梅说,最后声音都变了,也哭不出眼泪了。

      “幸亏我和三个哭丧人一起来的,要不然累死了也哭不了12场,都是攀比心理闹的。”赵晓梅说,在农村,谁家有人去世了,哭得动静越大,时间越长,死者家属的面子就越大。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夸张的时候,她曾一个人连续哭了9场,回家后就病倒了。

      调查:一晚上赚一两千,很多哭丧人很坚持 

      从事哭丧人这一特殊行业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年女性,年龄在35岁至50岁之间,而且多数是祖传的。采访时,她们纷纷表示,从事哭丧人这一行很辛苦,比工地上的建筑工还要累,但她们并不愿意透露各自的哭丧费是多少。

      那么为何哭丧人如此辛苦,还会有人从事这一特殊行业呢?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哭丧人告诉记者,既然请得起哭丧人,家庭条件一般都是比较不错的,哭个三五场都是常有的事。“哭得多,赚得多,谁会跟钱有仇啊。”该哭丧人笑着说,很多哭丧人一年所赚的哭丧费,实在不容小觑呢。

      “一场葬礼挣个三五千块钱是常有的事,最夸张的一次挣了接近1万,哭的次数比平常多了几场,只是每场给的哭丧费比较高。”该哭丧人解释说,即使上班族一个月也未必比她参加一场葬礼挣得多,尤其是那些有名望的哭丧人,他们一年也休息不了几天,年薪是上班族远不能及的。

      据了解,哭丧人在哭的时候一般都是“边哭边说”,从正月哭到腊月,每个月的说法不同,还有一些会唱苦情戏,边唱边哭。通常,主家给200元,哭丧人就哭20分钟,而有时哭丧人的费用是和鼓手、表演、演唱的费用一起打包付费的,直接给领头的,具体分配就有领头的决定了。

      从事葬礼总管20余年的曲师傅称,这样的钱挣得太容易,也给一些人可乘之机,在临沂一些县区还流行点戏,唱老戏或者流行歌曲。“有的葬礼上还有表演节目,甚至会出现黄段子、脱衣舞等等。”曲师傅说,就个人而言,他认为这样的葬礼带坏了社会风俗,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说法:自己的亲人自己哭,尊重风俗更应节俭

      市民对请哭丧人怎么看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的20位市民。12位市民认为,关于葬礼上是否请哭丧人哭丧应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家庭经济实力。“我觉得对待这个问题应该比较理性,不能感情用事。”市民陆先生说出了自己的观念,他家是河东区的,就有哭丧的风俗,去年爷爷去世时,一晚上的哭丧费就高达1800元。

      在临沂一些地区,现在高寿老人的葬礼,称“喜葬”,不仅奏哀乐,有的地方还奏流行音乐,哭丧也比较常见。“这些人很多都是为了面子,觉得老人终其一生,临走了应该有个动静。”今年60岁的孙大爷表示,但是他认为还是自己的子女亲人给哭丧比较好,而不是找人哭丧。

      “要是真有哭丧的风俗,意思一下就可以了,要是没有的话,也没有必要坚持请人哭丧。”市民汲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见过一些同事因为葬礼背上债务,在葬礼上大操大办只是为了活人的面子,而并没有考虑到逝者的感受。

      谈及哭丧人,赵晓梅认为,“与其花钱请别人哭丧,还不如自己哭好。”“很多人只是为了面子,要在葬礼上听个动静,才选择请人哭丧。”赵晓梅告诉记者,她今年37岁,已经做哭丧人10年了,见过太多的哭丧的场面,真心不愿意给人家哭丧,要不是祖辈是哭丧人,可能她根本不会干这行。

      随后,临沂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维义认为,人死不能复生,即使再怎么哭也不可能重新活过来。亲人去世家人伤心难过都是难免的,但是请人哭丧就暴露出很多人性的丑陋,比如面子问题、攀比心理等。“葬礼应当尊重当地风俗,但是不能借风俗之名大操大办,应提倡节俭。”王维义说,更重要的是不能带来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相关链接 

      农村葬礼乱象: 

      哭丧费恶意抬高,还卖白事用品、拿提成 

      采访中,张先生还向记者透露了鼓手队的一个乱象,虽说现在提倡葬礼要一切从简,但是根据地方风俗不同,一些地区还是会请鼓手奏哀乐、表演、演唱等等,这就给一些心存恶意的鼓手留下了可乘之机。“他们常常恶意抬高哭丧费等,还向主家兜售白布等白事用品,从中赚取提成。”张先生说,增加了主家的丧葬费负担,带坏了社会风气。

      今年68岁的张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鼓手这一行,后来做了鼓手队的队长,这一干就是30多年。“一开始的哭丧费从几块钱到如今的几百元,可谓是一个翻天地覆的变化,也正是金钱利益的驱使,让很多哭丧人恶意抬高身价,哭一场要三五百元。”

      “还有更变本加厉的,他们和葬礼的大总管串通一气,售卖一些白事用品,从中抽取提成,让很多主家苦不堪言。”张先生说,他看不惯那些行为,因此也得罪了一些大总管,再加上最近年纪大了,他直接推掉了很多葬礼的活计。

         记者 庞尊利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