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感受到一些早期建立的大型农贸市场正在被飞速发展的城市化浪潮逐渐吞没,规模缩水、商户生意难做的现实令不少管理者开始思变,一些农贸市场悄然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之路。
老市场求变,新建农贸市场怎样呢?记者发现,这些新建市场虽有良好的设施,也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但生存状况依旧不乐观,这又是为什么呢?
思变者:
煤山农贸学习“香港模式”进行提升
门前的占道经营却给“新煤山”添了难题
位于市区兰山路与沂州路交会处的老牌农贸——煤山农贸市场刚刚进行完“脱胎换骨”般的提升改造,原有的老市场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一座崭新的四层小楼。
市场的负责人小王今年只有26岁。初次见面,记者很难将面前这个带着一副眼镜的斯文女生和一名市场管理人员联系起来。别看小姑娘年龄不大,她可是一名正儿八经的留学生,学习的是酒店管理,在成为这个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之前,小王已经有了3年的酒店管理经验。
在对新的煤山农贸定位之初,小王曾跑遍临沂城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进行过市场调查,还专程到南京、香港的一些大型农贸市场考察过,现在的煤山农贸,就是小王参照香港的农贸市场进行的设计和管理。
“进入到香港的超级农贸市场给人的感觉就像走进了一家大型超市,各类商品都有各自的销售区域,整洁明朗,地上没有半点污垢,所有的农副产品都是最新鲜的,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在那里购物的感觉。所以,我对新的煤山农贸的定位就是建设一家具有现代气息的农贸市场,并努力将它打造成为临沂最好的农贸市场。”小王对记者说道。
虽然小王干劲满满,但市场开业仅5天,她就感觉到了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压力,“市场最大的威胁来源于门前的占道经营行为,在马路上随意设摊位,市民是方便了,把车子往路上一停就能买东西,不仅造成了道路的拥堵,还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而且给市场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小王说,长此以往,顾客不愿走进来,而市场里的经营户却想走出去,因为马路市场抢占了他们的生意,还没有任何费用,让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平衡。
“我觉得政府部门应该出面干预,坚决制止这种占道经营、扰乱市场的行为,另外,人们的思想也应该逐渐转变,不要助长这种不良风气,共同维护我们‘大美新’临沂的美好形象。”小王对记者说道。
探索者:
北城新区军联农贸人气咋就是不旺
大青山夜市给市场带来不少冲击
近几年,北城新区的建设日新月异,以前各村一家一户分散居住的农民搬到了高楼林立的新还建社区集中居住,农民变成了市民,开发商开发建设的高档住宅楼的入住率也逐年提高,市民买菜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早在2012年,政协委员卞鸿娟便提交了关于在北城新区规划农贸市场的提案。她告诉记者,前几年南坊街道对当地分散的农村集市进行了整合,投资建设了三合、柳青苑、朱夏等几处临时农贸市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居民的买菜难。但2012年以来,这几处农贸市场被相继拆除,土地通过招拍挂已用于其他建设和开发项目。
以前的农村集市取消了,市场又被拆除了,一是影响了居民的菜篮子,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居民反映没有地方买菜,有的居民不得不坐公交车到临沂老城区或北部农村集市上买菜;二是影响了失地农民的就业,据了解,这几处农贸市场给当地失地农民带来了几千个就业岗位,通过从事零售蔬菜以及烙煎饼、蒸馒头、做豆腐等简单的食品加工,每年可给当地失地农民带来一笔较可观的收入,尤其对不便于外出打工的中老年人来说,在农贸市场卖青菜就解决了养家糊口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给近郊区的蔬菜等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农贸市场的拆除让几千名失地农民重新“失业”。农贸市场销售的农副产品具有新鲜、价廉、品种丰富等优势,是超市所不具备的。
“事实证明,超市不能完全替代农贸市场,临沂城的老城区有农贸市场,就连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这样的大城市也离不了农贸市场,香港有87家菜市场,北京对90家社区菜市场通过收购或控股,减少租金,体现它的公益性。由于市场的需求所在,因此农贸市场很难被取缔,常常是取缔一处农贸市场就会转移到附近的道路上占道经营,禁而不绝,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卞鸿娟对记者说道。
针对这一民生问题,政府部门于2014年在北城新区沂蒙路与武汉路交会处规划建设了一处大型农贸市场——军联农贸市场,但市场运营半年多以来,经营状况却堪忧。
“从目前来看,市场的经营状况不是很乐观。”市场负责人周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市场周边社区的入住率不高,市民的购买力相对较弱,“通俗点说,就是人气不旺,买东西的太少,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招租出现了问题,东西卖不出去,谁还来经营?不过,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一个过程,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
采访当中,周经理同样也提到了马路市场的问题,“距离市场不远就是大青山夜市,占道经营问题严重。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对农贸市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还是让市民“用脚投票”吧!
位于市区沂州路和解放路交会处的东方红早市,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附近居住的许多居民都有赶早市的习惯。家住市区青龙河小区76岁的孙大娘就是其中一位,她每天从家走10多分钟就能到达这个早市。“很多年了,已经养成习惯了,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清晨我都到这里买菜。”孙大娘告诉记者,赶早市的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早上起来晨练之后顺便去那买点东西,“早市上的菜不但便宜,而且还很新鲜,比较适合我们些老年人。”
“早市虽然方便,但问题却很多,菜场每天早上就有噪音不说,还占道经营,进出小区都费劲,可扰民了!”对此,家住朝阳社区韩先生却持不同意见,“他们想挣钱,我们都理解,可这是居民区啊,我们怎么生活啊!因为菜贩影响通行,车过不去,司机就按喇叭,我们居民就更没法休息了!要是能像农贸市场那样规范些就好了。”
对于家庭日用农副产品的选择,家住市区富民小区的张女士喜欢去农贸市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想吃点新鲜的,平常比较忙,购买蔬菜等物品只能下午下班后去,所以像我们这种上班族大多都到农贸市场。”张女士说,因为农贸市场上经营的产品,特别是蔬菜、海产等产品,都非常的新鲜,而且蔬菜几乎都是净菜入场,所以给人的感觉很整洁,“你可别说,有个农贸市场确实很方便。”
市民王先生却喜欢在路边摊消费,每天下班后回家的路上,他基本上都在路边购买。“农贸市场有费用,里面的东西肯定贵啊,有的菜得贵二三毛钱,而且进去停车太不方便,干脆就在路边买得了。”对此,王先生说。
家住北城新区的曹先生则对超市情有独钟,每天下午下班逛一逛超市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像我们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哪有时间去菜市场慢慢选购呢,超市的东西虽然贵点,但摆得整齐,看着也干净,而且到了下午很多蔬菜瓜果都是打折销售,算算也挺实惠。”
记者衣方杰、赵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