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微商乱象调查:三无产品泛滥,亟需加强监管

2015年07月06日 09:57:00 作者:韦辉 赵兵 来源:大众网
海外代购全牛皮,特价包邮;连某某某都在用的美白神器……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朋友”发布的商品广告,护肤品、服饰、食物、保健品等应有尽有。做代理,就要进货,范云花了一万元买了100盒面膜,按照上家的说法,面膜的售价在298元,范云有近两倍的利润空间。

      记者 韦辉 见习记者 赵兵

      海外代购全牛皮,特价包邮;连某某某都在用的美白神器……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朋友”发布的商品广告,护肤品、服饰、食物、保健品等应有尽有。微商作为新兴创业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种种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重重隐患,微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多、价格混乱、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有部分微商涉嫌传销。而现阶段的微商尚处于“监管盲区”,消费者一旦权益受损,进行维权困难重重。

      躲不开的微商

      目前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出现的商品广告越来越多,这种基于社交媒体的新型电商被称为微商,主要分为基于朋友圈的C2C(个人对个人)微商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B2C(商家对个人)微商两大类。

      微商始于2012年底,经过2013年、2014年的发展,进入2015年后驶入发展快车道。

      小胡就是众多微商中的一员。

      早上八点,在去上班之前,26岁的小胡打开朋友圈,准备开启一天的刷屏模式。小胡在济南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几天之前,她在表姐的带动下,加入微商大军。“既然我敢在朋友圈刷屏,我就已经想好了其中的利弊,我不怕这样会把朋友们逼走。”

      谈起自己刚刚杀入的微商事业,小胡表情坚定。她觉得,加入微商,让自己“重新活了”——即能找到存在感,而且,如果经营得当,她将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小胡曾经试过在朋友圈卖韩国化妆品,但因为需要自己拿货,而且打不开销路,她买来的货物最后都送给了朋友:“那次真赔钱了,把货送人就当送个人情。”而现在,她被北京发展的表姐发展为代理,“我只负责宣传,如果有人买的话,我让表姐直接从北京发货。”她笑着说自己这是“空手套白狼”,“这样起步既能让我学会如何经营,还没有拿货需要的大笔资金。”如果能迅速盈利,她打算辞掉工作,专职做微商。

      小胡只是微商大军中最普通的一员。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每人日均启动次数超过10次。由于在用户数、流量、社交黏性等方面占据优势,微信成了微商们的主要阵地。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营销实践研究者晏涛向媒体列举了一些数据:“2014年,微商从业者有1000万左右,产生的销售额将近800亿。”

      正规军抢滩登陆

      小胡还在苦苦追求如何营销的同时,一批正规军也在抢滩朋友圈。

      7月2日,海尔微商平台正式上线,此前海尔曾宣布将招募至少3万名创客,两周内完成3万家微店布局,使之成为海尔全新的销售渠道。比海尔更早一步的其他家电巨头,则早已尝到了微商的甜头。据媒体报道,2014年年底,苏宁开启微店模式,并于今年2月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超过50%的员工开微店。国美亦开启粉丝经济,一季度在线交易额增长107%,并设立超26000个移动微店,粉丝数量增至200万。

      众多服装、家纺等一线品牌纷纷在微信上开设微店,比如GAP、杰克·琼斯、欧时力等品牌微店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关注。一些商家表示,其在微信上的商品已实现了和京东、天猫商品同步上架,当然,运营初期成交量还比较小。

      线下实体店很多也在试水微商,作为实体店O2O转型(线下线上)的重要手段。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吴光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面对电商冲击,我们近几年也在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网上购物,首先进行移动电商推广,利用O2O模式,试行微店和实体门店结合,利用各自优势,形成新的模式。”

      分析人士指出,微信公众平台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使传统企业必须想办法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和互联网方式去创造新的服务客户的模式。

      泥沙俱下的微商乱象

      家住济南槐荫区的李静(化名),把20元无人问津的减肥药,经过改头换面后把药价提高到200元,让这款三无产品以“XX瘦身密码”的身份出售,并陆续发展了多位代理人。非法获利近20万元。日前,因这种减肥药含有酚酞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成分,李静被济南警方抓获。

      李静的例子只是微商乱象之一。借助朋友圈野蛮生长的微商,在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进行精准化营销的同时,也在透支着朋友圈的信任。微商市场充斥着面膜、化妆品等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混乱、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现象时有发生,营销性刷屏则破坏了朋友圈生态,原本纯粹的社交圈,成为部分微商肆无忌惮“杀熟”牟利的空间。

      不久前,央视新闻披露一些微商涉嫌传销的报道,引发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实际上,近期被曝光的微商涉嫌传销的案例不在少数,有的是卖产品卖不出去,靠发展下线代理商赚钱的;也有连产品都没有,纯粹靠交代理费然后忽悠更多人来听营销课程的。

      一位名叫范云(化名)的“90后”微商向媒体记者讲述了她惨痛的经历。范云说,看到朋友圈里一个不熟的朋友天天发卖面膜赚大钱的照片,就很心动,成为对方的代理。

      做代理,就要进货,范云花了一万元买了100盒面膜,按照上家的说法,面膜的售价在298元,范云有近两倍的利润空间。不过收到货后,范云才发现面膜包装有些粗糙,生产厂家也不明确,此时上家表示,微商的面膜不讲究包装更多讲究效果。上家还告诉她,要致富就多招代理。将信将疑的范云就这样开始在朋友圈卖面膜,“上家发什么图,我就粘贴过来”,并且以150元一盒的价格招起自己的代理来。

      “一个做化妆品生意的微商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后,表示要做代理,并且一次性下了10万元的货。我让上家发了货,但朋友收到后表示,这面膜是三无产品,根本卖不出去。而我再找上家时,上家把我拉黑了,现在找不到她。”范云说,为了减少损失,现在她和朋友在想办法处理这批面膜,不排除再卖给不懂行的代理。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面膜商特意选择朋友圈做唯一的销售渠道,为的就是招代理。“总代招一级代理,一级招二级,二级招三级……这样一级一级招,所以有段子说,面膜不是朋友买去的,都是代理拿走的。性质与传销相似。”

      一位微商告诉记者,为了招代理,现在最不堪的手段就是捏造交易记录、好评,让朋友圈的人误认为生意火爆、躺着赚钱。“微信对话生成器、支付宝转账截图器这样的软件满天飞,即使你一天没做成一单,通过软件就可以编造出一天成交一万元的假象。”

      微商亟需加强监管

      由于目前朋友圈微商大多是个人卖家,没有办理工商登记,买卖行为属于个人私下交易,微信用户并不用登记身份证等真实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出现纠纷后被视为普通民事纠纷的可能性更大。受害者维权很困难,向工商部门投诉无门,报警同样被拒绝,就连委托律师起诉都找不到被告人在哪里。另外,微商的支付方式和售后服务也有很大的漏洞。由于其交易过程一般采用直接转账的方式,收了钱不发货、货不对板、产品质量问题等闹心问题一旦出现,你用通过微信联系卖家,要是他不理你甚至拉黑你,那你真是半点办法都没有。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微商不像大型电商平台那样,买卖双方都受第三方平台的制约和监管。微商存在于每个人的社交软件和交际圈中,自由度高、流动性大、虚拟性强,很难进行监管。

      今年2月15日,腾讯微信团队发表运营公告称,将对微信公众平台非法分销模式行为进行整顿,打击包括通过分销模式依据下线销售业绩提成和以许诺收益等方式诱导用户滚动发展人员等行为。此次行动被视为腾讯最近对微信公众平台一系列整顿的一环。但效果能否立竿见影,仍有待检验。

      业内人士认为,治理微商乱象,首先消费者要多些自我保护意识;微信平台方应加强对微商的把控,如实施严格的审核机制,对出售商品的微信号进行登记备案,并从购买、物流、评价、维权等方面设立交易机制,增加消费透明度等,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层面要尽快出台针对性的法律规定,让政府监管有法可依,而对于公安、工商等监管部门,要更新和升级自己的监管思路、监管手段,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把电商、网店等网络交易行为纳入到法律监管的框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微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利用社交网络来做推广的方式,其实是一种对创业的一个助推平台。当初淘宝刚问世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管理混乱的现象。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尝试也让电商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所以,不要把微商一棒子打死,多抱有点耐心,多进行一点规范的引导管理和监督,让微商成为年轻人创业的一条捷径。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