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7月20日讯(记者 何金洧)19日,记者从临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面对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和国内“非预期性”降速的复杂经济形势,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013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85.14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07元,分别增长11.8%和13.5%。物价水平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0.7%。
全市经济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增幅较高
目前临沂经济仍处在发展的中高速阶段,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全国、全省。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5亿元,增长11.4%,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6%)1.8个、全国(7.6%)3.8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增幅排名稳定或前移。全市GDP增速在全省排名第3位,前移1位,超出中部六市(山西长治、安徽芜湖、江西南昌、河南许昌、湖北宜昌、湖南岳阳)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全年分别低于中部六市1.2和0.5个百分点)。指标波动幅度小。GDP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波动幅度小于0.6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指数持续回落,累计分别下降1.4%和1.8%。
三次产业协调增长,八大产业两位数增长
今年上半年,临沂全部工业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增幅高于全省5.2个百分点。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累计完成产值3127.2亿元,增长19.6%。上半年,全市有846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同比增加254家;华盛江泉、金锣集团突破百亿元。从近年全省及我市工业运行看,全省工业增幅由2011年14%左右下移至2012年以来11.3%,而我市由2011年16%左右升至2012年的18.9%,而后延续全省趋势,下移到今年的16.5%,26个月以来平均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左右。
全社会用电弹性系数和工业用电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8和0.6,同比提高0.2和0.4个百分点,整体较为匹配。节能形势趋好,万元GDP能耗下降4.36%,产品单耗下降面达57.6%,为全年完成下降3.7%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金融支撑较为有力。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97.7亿元,增加额列全省第5位;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731.5亿元,比年初增加85.3亿元。
居民收入增加 民生支出提高
今年上半年,临沂各级财政民生支出114亿元,增长16.9%,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67.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跑赢GDP增幅,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0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07元,增长13.5%。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超过2万元,同比增长17.8%。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提高。
三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370元,九县及临港区、蒙山管委会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340元;按照集中供养每人每月1200元、社会散居每人每月720元的标准,为1699名孤儿发放生活费139.46万元;按照集中供养每人每年36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2400元的标准,将19923名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纳入集中供养范围,8224名纳入分散供养范围。最低工资标准再提高。三区及开发区、蒙山管委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220元,各县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080元。
新开工大项目增势较强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增长21.5%。全市新开工项目单体规模由去年不足9000万元提升至2.1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22个,同比增加281个,项目个数居全省第1位;完成投资413.1亿元,增长116.5%;其中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4个,同比增加12个;完成投资55亿元,增长188%。
投资结构优化,服务业投资、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2.4个、7.8个和2.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10个和23.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4.4亿元,增长13.1%。城镇市场增长13.2%,乡村市场增长12.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和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均超过两成;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57.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7.5%。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1.29亿美元,增长9.8%。其中出口21.14亿美元,增长13.1%;进口20.15亿美元,增长6.7%。
财税收入增势稳定、结构优化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2.5亿元,增长16.1%;总量占全省的4.4%,居全省第7位。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3.5%,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其中主体四税完成48.2亿元,增长18.4%,高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2.3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185.1亿元,增长18.2%。其中,国税收入87.6亿元,同比增长5.8%;地税收入97.4亿元,增长32.2%,增幅居全省第1位。国地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在市场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99.7亿元,增长16.7%;利润219.8亿元,增长11.6%;利税329. 8亿元,增长14.1%。80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同比增加250家;706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同比增加2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