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义务守护73座烈士墓
退伍老兵张士国不为名利,要让英雄故事代代传
在蒙阴县岱崮镇吕祖庙革命烈士陵园,埋葬着73名革命烈士的忠骨。从部队退伍后,张士国就来到这里,不讲名、不图利,陪伴着长眠在此的烈士们。这一陪,就是37年。他说,他从小就是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的。所以,1976年,村里的民兵排自发成立烈士陵园看护小组时,他第一个报了名。一年一清明,今年清明前夕,我们走近这位守护陵园37年的退伍老兵。
烈士墓荒芜,他第一个报名看护
麦畦青青,桃苞欲放。清明前的岱崮镇吕祖庙烈士陵园里,又有一队队的小学生来这里祭奠先烈。已经守园37年的退伍老兵张士国也记不清,这是他第多少次给孩子们讲故事了,但他的语调,还是像40多年前,他也是小学生时,老人们对他讲的一样。
吕祖庙烈士陵园南北长46.5米、东西宽35.1米,总面积1632.5平方米,北倚卢崮山、南临獐子崮,安葬着有名无名烈士73名。他们大都是讨吴战役、李家宅子战役和南北岱崮战役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附近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陵园守护者张士国就出生在离陵园不远的台头村。1976年3月,16岁的他正式开始看守烈士墓。
“1976年以前没人管理的时候,这个烈士陵园很荒凉,杂草丛生,坟头都看不着了。”看着荒芜的烈士墓,张士国很心酸。那年清明节前夕,村民兵排长张学忠告诉他,村里要成立个看管烈士陵园小组,问他愿不愿意加入。“我一口答应了。”张士国回答得很干脆。
就这样,一个四人组成的看护小组成立起来了,他们对简陋的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用水泥浇制了烈士墓碑,并在陵园里种下了松柏和万年青。从那时开始,张士国和成员们就许下承诺,要永远守护烈士的英魂。
陵园修起来,他自掏腰包放了一挂鞭
转眼两年过去了,1980年秋季,张士国入伍参军,四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念念不忘故乡的英雄冢。退伍后,他又接过了义务看守陵园的接力棒。
第二年,刚刚当选村委主任的张士国立志要把陵园修缮得更加庄严肃穆。他瞒着妻子把40块钱的退伍补助金取出来,到集市上买了柏树、杨树苗栽进了烈士陵园。看着残缺的纪念碑,他又联系着换了大理石碑。
“他们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只有17岁,为了国家献出了生命,咱后代不能忘了他们。”张士国说。当时,为了确保烈士记载准确无误,他仔细擦了旧石碑,有时一上午只完成一两个,整理完73名烈士名录,他花了整整一个春天。
后来,他又用攒下的钱买了青砖、水泥,烈士墓地终于建成了现在的模样。他还说服村民,不要让牛羊跑进去吃草,烈士陵园该是清净的地方。陵园竣工那天,他还自掏腰包放了一挂鞭。
有名的无名的,一个都不能少
不久前,一位从莱芜来的老人来到蒙阴县岱崮镇,找到了张士国。一见面,老人就痛哭流涕:“当年我哥哥秦在春在这附近作战牺牲了,你给查查在这里不?”张士国很揪心,有名烈士的名单他早已熟记于心,确信没有这个人名,但是还有无名烈士让他无法作答。那天,张士国带着老人把73座烈士墓挨个看了一遍,老人噙着泪水说不出话来。
73座烈士墓,每一座背后都是催人泪下的故事。烈士何登云,“英雄岱崮连”战士,在南北岱崮保卫战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坚守72天,饿了3天3夜后,不幸中弹牺牲。当时的连长庞天江抱着他一溜小跑来到山脚下,挖出个坑,亲手将烈士掩埋……现在,何登云的墓地上长出一些小草和野花,张士国种的几棵侧柏长得枝繁叶茂。
“咱们这个陵园的烈士,远的有河北的,周边县区有沂源、莱芜、新泰的,每年都有三三两两的电话打来问情况。”张士国看着老人的样子也很难受,他说,这些年来,怕有烈士家属来找他,他的手机号码始终没换过。
来寻人和扫墓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更加坚定了张士国在有生之年尽快把烈士生平事迹整理出来的决心。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烈士的战斗故事,以此慰藉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
自家粮田换陵园,要让英雄故事代代传
去年11月南北岱崮保卫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时,省军区一位退休老将军得知了张士国的事迹,紧紧握住他的手夸赞,“你是沂蒙山区了不起的人物,你的事迹必将影响和教育着一代代年轻人!”
想想当初退伍回家时,为了扩建陵园,在征地时,有村民不乐意,张士国就用自家良田去置换。时至今日,望着别人家良田栽植的桃树年年换钱,自己家的良田却置换了陵园,他觉得有些愧对妻儿。
张士国的老母亲、83岁的红嫂李玉荣说,“过去,共产党领着穷人打天下,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日子,现在儿子看管烈士陵园,还不是应该的么!”
多年来,张士国雷打不动,每天都到烈士陵园里看一看。正月十五晚上,他为每位烈士点一盏蜡烛灯;清明节,为每位烈士烧上一柱香,添上一把土;“八一”建军节,他都要走到每位烈士墓前敬上一个庄严的军礼……这37年来,他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现在,吕祖庙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每年清明,驻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老师、学生都有上千余人次前来瞻仰烈士陵园,张士国一副古道热肠,总是义务当起讲解员。最多的一次,他曾给2000多人讲英雄们的故事。
记者 刘遥 通讯员 国栋 姚芳 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