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对于那些喜欢到影院看电影的影迷来说,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好日子——“半价日”。
当“半价日”“傍”上大片 影院怎一个“火”字了得
27日,《唐山大地震》上映后首个“半价日”。上午8点40分,记者赶到东方红影城,只见两个售票口前排起两队长龙,一直排到影院大门口。这些排队的人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不乏穿着时尚的青年人。
据了解,星期二去看半价电影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思维定式”。正在排队的赵先生表示,虽然影城离他们家很近,孩子放假在家也一直想看《唐山大地震》,但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一家人到影院看场电影消费不小,所以“半价日”对他们来说是相当实际的优惠活动。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名观众都是冲着“省钱”而来的。一位从事装修设计的范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把每个“半价日”的日子记录在手机的记事本功能中,以便提醒自己可以省钱看电影。
通过影城的电脑售票系统,记者了解到,当天影院上映27个场次的《唐山大地震》,除去晚场9点半以后的两个场次还有余票外,其它场次基本只剩下第一排的票尚未售出,其余均爆满。影城负责宣传的高经理告诉记者,在一个星期中,不仅有“黄金周末”,还有“红色星期二”,一半的价格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个不小的“诱惑”了。“星期二的票房是非常火爆的,晚上的黄金时间不提前预定一般情况都买不到票。”业内也有人表示,“半价日”实施后,周二票房明显增长,相对于其他工作日堪称一枝独秀。看来,周二的电影票房形势喜人,堪称票房的黄金日。
“半价日”影票很抢手 观众与影院的双赢
2005年6月17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为了调节电影市场,让电影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联合发出了开展周二“半价日”的倡议,即每逢周二影院所上映的电影票价全部半价。这一倡议得到了全国各家影院的积极响应。如今看来,周二半价还真给中国电影市场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中国影院总体票房走势的逐年攀升,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据了解,东方红影城自2006年建成后就加入到“半价日”阵营中,临沂观众那时就开始享受这个特殊的优惠了。业内人士称,政府积极倡导加上媒体的热炒,使得“半价日”这个非强制性的活动深入人心,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更多走进影院休闲享受的机会,也给影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可谓是实打实的双赢。
记者采访中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半价日”已经在市民心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反映,星期二半价之后,他们每年起码会多看三四场电影。一位中年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家三口上一次电影院,电影票加上饮料、小吃,起码要花去一两百元。这让原本应该是一种大众娱乐的看电影变成了高消费的活动。高票价的直接后果就是抑制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欲望,而选择在家看碟片。
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电影票房的上座率与票价有必然关系。毕竟,现在休闲娱乐选择多了,消费者并非一定要花上几十块钱去电影院消遣。但是,很多人骨子里还是钟情电影院的。票价的高低不是决定人们去不去电影院的惟一因素,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么多年来,有多少观众受益于周二“半价日”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已难以计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周二“半价日”对培育观众、提高上座率乃至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影院方面也坦承:“半价日”的推出,让普通市民又重新走进了电影院。跨过了高票价的门槛,许多中老年人、低收入者都愿意在周二来看场电影了。“每周二的电影票往往是最抢手的,售票大厅总会被堵得水泄不通。”
“半价日”的风靡并不意味着周二抢走了其它几天的观众,而是使更多有闲没钱的观众走进了影院。如此一来,影院获得的受益远远超过周二票价打折的缺口,甚至连爆米花和可乐都沾了“半价”的光,因为人次的大幅增长而大卖,给影院又添一块明显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