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3月20日报道著名笛箫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曾永清,1944年生于天津,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笛子,1961年升入大学,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师承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等十二位笛子演奏家,掌握多种北派,南派笛子演奏风格,并创作多首笛子独奏曲,曾出访美国、法国、瑞士、希腊、日本等国,获得极高的国际声誉,代表作品有《草原巡逻兵》、《麦收》、《沂蒙山歌》、《秦川情》等现为中央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
问:有很多人认为笛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好学的乐器,您赞同这种看法吗?您觉得笛子吹成什么样才算是真正的高手?
曾永清:赞成。吹成什么样算是高手,这个可难说了,首先要看他的熟练程度,同时要看他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就专业的来说,他也得分层次,是初级、中级、高级还是比较流畅的呢,演奏起来得让人听着很舒服,很自然,这种比较,掌握的东西多了,水平高了,那就可以说是高手了。就跟那个围棋一样,有9个段位,那九段是最高的,但是你九段了,就敢说天下第一了吗?肯定还有更高的,那么笛子也一样,它也是分初级、中级、高级。专业的乐手的话就很难衡量了,这个没有一个标准,每一个乐手都有自己各自的特长,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问:您是如何理解笛子“南北派”的,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呢?
曾永清:笛子的南派北派,主要是南派清秀,讲究音色,但是少于技巧;北派呢,粗犷、豪放但是少于清秀,互相补充,其实现在已经很难分了。现在大多数演员都南北结合,况且咱们大型的乐队需要全面的,不需要单独,特别的。其实在这个方面结合比较好的,我称之为里程碑的作品,就是赵松庭的《早晨》,他这个作品出自五几年,你想在那个时代,南北都分的比较清,但是他有南方的演奏技术,加入了很多北派的演奏技巧,所以说它是一个里程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后来的东西都循着这个路子都已经分不清,但是它有一个基调、基础,你一听这个曲子基本上南派风格,基本上是北派风格,或者说地域风格……比如说我写的这个《秦川情》,肯定就是陕西新疆嘛,比如说我写的这个《沂蒙山歌》那肯定是山东,所以说这个有地域性就很难分出南北风格。《秦川情》是北方地域,那肯定是北派风格,我当初到杭州我还怕他们接受不了呢,结果没想到,还挺受欢迎。所以说现在分,不太容易,也不太愿意去给它分,那是一个基调,你比如说写云南的,那是云南的基调,要有当地的音乐特点,让人一听,这是云南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掺杂了很多别的技巧,这就是好作品,不一定非得要完全,没有心的东西,它生命力就不行。所以我认为这个东西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定死它,特别是现在年轻人搞的这个现代曲、现代技法、现代演奏法……那就更分不清,他用的南方的曲调,大部分都是北方的技法,现代手法说的什么啊,什么都不是,它也什么都是。
问:您有一个对笛子的独特“发明”?
曾永清:是的, 72年,是我刚来的时候,我的一批笛子都不怎么样,我没有自己的笛子,都是歌舞团剩下的老的破笛子,所以都没法吹,也吹不响,乐队有个叫李永军他跟我说,你加个嘴子试试,一加吹不响的笛子吹响了,但是高度又太高,低音很好,但是高音上不去,这就逐渐的修改,逐渐的调,最后确立了加嘴子比不加嘴子要强的多,我确定了以后,把我的笛子一个一个的由次的到好的,到后来我就所有新买的笛子,全部都加了嘴子了,这个不仅增大了音量,而且它的范围也就广了,所以音色也厚,那不好,我不用,用了四十年,全是这种加嘴子的。现在这技术给我儿子了,我儿子在做,他现在做的非常好,笛子又好吹音量又大控制又好,他现在做推广这块。我们也没有申请专利,麻烦,现在学笛子的,流行吹《秦川情》,都必须用加嘴子的,否则的话吹不出那个气势来,他自己都不满意,达不到要求。就只有这个加嘴笛才能够满足他演奏的激情,别的曲子可能不用,但这个曲子他必须用。以前学生们用加嘴笛都是我给加的,现在我儿子可以给加,加的很好,他笛子做的不错,我也希望他能一直把这项事业做好,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