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韩症”、“逢日不胜”,是中国足球在亚洲舞台上的两个“顽疾”。归根结底是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在日本,有70万青少年在踢足球,中国只有7000人;在韩国,从小学到高中,每年有近6000场学生联赛,中国只有不到300场。
如今,中国足球也有了这样一个契机:教育部计划用3年时间,将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并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昨天,记者采访到曾经赴日韩调研校园足球的业内人士,以破解日韩校园足球成功背后的秘密,探寻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之路。
日本足球人口比中国高出10倍
日本漫画《足球小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全世界以此一窥中小学足球在日本的发展盛况,其高中联赛的水平之高,更是令人惊叹,而日本足球更是从这种覆盖全国的校园足球体系中收益颇丰。两年前,市足协秘书长范广会随国家体育总局调研组到日本考察青少年足球,一组数据让他感觉到可怕——日本足球人口比中国高出10倍,而且中小学青少年无论男孩、女孩首选课外活动就是足球。
“日本球员从小就进入注册体系,据说是出于保密的考虑,目前公布的只是2008年日本足协的统计:日本高中年龄段15至18岁注册球员为153047人,初中年龄段12至15岁注册球员为236514人,12岁以下小学及儿童球员不计其数。”范广会说,日本学校开展足球运动,学生以本人自愿参加,业余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一般每周2—4次不等。此外,名目繁多的校园足球赛事也时刻保持着青少年足球培养的活力,每年几乎都有一万多所小学和一万多所中学参赛,参赛人数达到几十万人。
日韩众多国脚出自校园联赛
不论是德国、英国、荷兰等足球发达国家,还是韩国、日本等足球次发达国家,校园足球体系和联赛体系“两翼齐飞”,无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曾经效力沈阳中泽队的外援金泰橪就是韩国校园足球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在韩国,小学、初中、高中都按地区参加各级联赛。像小学联赛,全国分为29个区,全年可参加2600多场比赛,初中和高中联赛每年也能进行1000多场。
日韩足球能在校园内普及,并且获得学生、家长的双重认可,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分不开。金泰橪说,韩国中小学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学生,然后再是一个运动员,无论你从事什么运动和其它兴趣爱好,都必须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同样的教育,修满同样的课程。因为校园足球非常普及,也自然成了职业队人才的储备库。在韩国、日本,职业球队每年都面向大学进行“选秀”,从各级联赛中寻找好苗子。
家长观念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
在中国,包括足球在内的诸多体育项目常常都有被推到文化课学习对立面的危险,中国足球的基础人口因此越来越少。而在拥有庞大足球人口的日本和韩国,足球却更像是一堂关于人生启蒙的教育课。正如范广会所言,搞校园足球家长同样需要转变观念。
“一个孩子去踢球,他学到的不仅是关于球的技能,洞察力和沟通能力也都得到了训练,此外还能从中享受到快乐。面对队友,你该如何去更好沟通、合作;面对对手,你该如何找到突破点;面对失败挫折,你该如何接受并重新出发;面对给予你支持的人,你该如何去表达感谢……日本的家长认为足球是孩子成长路上去经历、感悟的一部分,中国家长也要有这样的观念才好。”与校园足球打了多年交道,范广会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借鉴一下韩国校园足球的经验,由学校统一安排训练时间,成立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合理分配学习和训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