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文体综合

运动场地短缺成障碍 专家:城市问题比农村更大

2014年09月16日 10:09: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很喜欢踢球,高中虽然作业多,但也一直在踢,但到了暑假,就没机会了。“随着农村人口逐渐减少,青少年平时多集中在乡镇和城市,所以,针对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发展,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到了乡镇。

      “我很喜欢踢球,高中虽然作业多,但也一直在踢,但到了暑假,就没机会了。”9月开学,山西省某高中毕业的李浩然结束了暑假,作为一名“运动健将”,从小练习跑步并代表学校参加过比赛的李浩然告诉记者,全县只有高中校园里这一个足球场,只能在这儿踢,但“放假期间学校不让进”使得热爱运动的他,“只能打篮球”。

      近日,记者通过对部分学生采访后发现,学生在暑假的运动量很小,除了对运动不感兴趣、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外,体育场地设施不健全也是一大原因,对此,城市和乡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苦衷”。

      王枫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曾是体育特长生的他,因为“个子高,跑得快”,在高三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但喜欢羽毛球的他,因为“村里只有篮球场,运动设施不适合”,索性在暑假期间放弃运动。同样是在农村,“准大学生”许静告诉记者,“体育测试成绩还不错”的她,在今年暑假短暂地放弃了运动,“没有我可以玩儿的,打篮球我也不会,所以只能在去姥姥家的时候爬爬山”。

      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也有“苦衷”,“运动场所离家太远,没有同伴一起去”,这使得广西大学大三学生朱新欣,只能在大多数时间选择骑车出去溜达。而吉林大学大四学生于越也感觉“社区的健身器材,好像是给爷爷奶奶们准备的,没有适合我们的”,运动设施的“无趣”,让“本来就有些懒”的她,在暑假很少参加运动。

      对于青少年何以如此“依赖”体育场地设施,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赵立的分析是:“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中老年人不同,中老年人锻炼主要是维持基本体能,大多数人选择长跑和太极拳这类运动;而青少年则围着器材转,喜欢有竞争,有对抗,有快乐,可以当作游戏的运动项目。所以,体育场地设施对青少年来说就很关键。”

      因为发展条件所限,未能建立起多样化体育服务设施的农村,才会在暑期大批学生的“返乡潮”中引来“只能打篮球,体育生活太单调”的抱怨。

      对于这一情况,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张栋解释说,在制定《农民体育健身“十二五”规划》之前,曾作过一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篮球在农村受欢迎的程度较高,“所以才确定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本配置,在每个行政村建起‘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和两个乒乓球台)。现在,全国农村已建成40多万个篮球场及相关设施。”其中,东部一些省,行政村的覆盖率已达100%,但西部的个别省只有30%,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逐渐减少,青少年平时多集中在乡镇和城市,所以,针对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发展,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到了乡镇。”张栋说,“现在我国4万多个乡镇都有了篮球场,大部分有灯光篮球场,有的还有1~2套健身器材。”相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乡镇或城市接受教育,没有乡镇的“大地盘”和体育场地的“完全开放”,“城市的体育场地设施问题比农村还要严重”。

      “在最初城市规划建设时,国家对于运动场地的面积和配置都是有标准的,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以及开发商没有坚持这一标准,再加上社区挪占等,最后导致我们的城市体育运动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并且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着管理不细致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体育场地建设不达标,体育相关部门也无权进行罚款或整顿。”赵立说,目前城市的体育场地设施有些“无地自容”,此外,部分家长“体育消费应该是公众服务”的理念,让青少年体育消费不足,一些二三线城市的青少年体育运动更加“捉襟见肘”。

      “场地问题是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的最大阻力。”张栋认为,再难的问题也得寻求解决出路,“首先是公园绿地免费开放,把场地设施搬进公园;其次,国字头的体育场馆设施应主动对公众开放,学校场地设施也要适时开放;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起新的机制,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整合体育场地”。张栋以预定场馆的APP为例称:“通过这样的APP,我们就可以查到哪儿有体育馆,哪些开放,这样,群众参加运动很方便,我们也能把零散的体育场馆信息整合起来,未来,我们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而在赵立看来,即便拥有运动场地,学校体育的运动器材也应该多样化,现代化,“多搞些创新”——“楼顶建一个操场,底层建一个操场”,还有一些学校把教学楼改造成“攀岩墙”,底下是沙坑,墙上是攀岩的扶手,“一下课,墙上全是‘蜘蛛侠’”,赵立同时也强调,“学校的构思固然巧妙,但安全问题一定不能忽视。”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龙)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