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王牧青)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林显鹏教授深入解读了这次会议的内容,站在学者的角度,他对体育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会议意义深刻 体育产业看法需释放市场活力
林显鹏教授研究体育产业多年,国内外享有盛誉,对产业结构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读到这条新闻,林教授第一个反应是欣喜,他表示:“我认为这段讲话意义深刻,尤其是放开商业赛事和群众性赛事审批,以及加强职业联盟的建设、放开市场和拉动消费的部分。”
他介绍说,近几年,中国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们急于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服务性的消费需求。体育产业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意义是多重的。首先,中央一直倡导构建服务型政府。其次,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占有决定性作用,贯彻中央的精神,释放改革的红利。”林显鹏教授分析,“站在体育行业的角度,这同样值得肯定。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为代表的主管部门,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体育赛事的管理,赛事资源开发和推动体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职业联赛的建设做得如火如荼。这些成绩是必须肯定的。”
商业赛事,是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林教授介绍说,曾经,我们对商业比赛的规律、运行模式等方面不太了解。国家体育总局的引导下,商业赛事发展很快。“走进今天,我们应该释放改革的红利,让社会力量介入体育赛事的承办和组织中,释放市场的活力,充分发挥企业的创造力,这是体育产业开发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站在学者的角度,我是赞成和支持的。”
职业体育联盟自我造血:放手市场不能脱离政府
会议的内容,提到了“职业体育联盟”的概念。直至如今,这个构想在国内还没打造成型,但对它的期待,早已不是新鲜事。林教授坦言:“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年,各方也博弈了很多年。打个比方,NBA那种运营模式,持续经营了好几十年。NBA的运作一开始就不是政府主导,这和中国的情况有些不同。”
“必须要说,中国的体育产业运作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不能把政府绕开。同时,政府管好该管的事,再把市场放开给市场自己。”林显鹏教授说。
这位研究体育产业多年的学者认为,到了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政府对职业体育的发展功不可没。现在,应该给老板和俱乐部更多的自主权,帮助俱乐部的老板们,形成自我生存、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联盟。”
他提出,一个职业体育联盟,可以尝试搞成董事会股份制。同时建立球员工会,代表球员的利益,这样可以调动球员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引进工资帽制度,避免俱乐部之间强弱差距太大,也能避免球员漫天要价。
他用足球举例,试图阐述出在学者的心中,职业体育联盟的大致模样:“比如中超,各个俱乐部当然都是股东,中国足协也可以成为一个股东。经营大家做,但在国家队用人等方面,中国足协拥有一票否决权。同时,中国足协也可以参与分成,因为国家队的建设工作,与职业联盟的发展,是不能割裂的。”
转播权放开让竞争平等 付费看体育是可行的
借鉴成熟的体育产业模式,中国体育可以向西看。在欧洲,职业体育的运作模式相当成熟,不少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比如,国务院会议提到了放开转播权的设置,林教授认为,这将让更多的参与者,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转播的收入,是欧洲职业体育联盟的“摇钱树”。林显鹏介绍,欧美国家,电视转播权是公开的,竞争之下,收入相当可观。不过,在中国,这件事情就不太简单。圈内人透露,多年前,有关部门文件要求,全运会的转播必须要卖给央视。
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曾说:“对于很多体育产业的从业者,这是利好的消息。政府发出利好的信号,我们很振奋。赛事经营领域,我们可以进入产业的最上游。版权的采购上,民间力量在未来有了更大的议价能力和空间,与一些体制内的媒体,我们现在有了更多对话的可能性。
林教授介绍,成熟的职业体育联盟,应该有自己的转播信号制作技术,自己做信号,然后拿出来卖。他认为,中国体育在这方面的潜力巨大:“确实,我们的消费市场需要培育,但付费看电视,一定是可行的。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
“但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定有能力支撑起体育产业,包括付费电视。打个比方,美国橄榄球联盟一年转播收益50亿美元,如果我们一个联盟能做到五分之一,就是5亿。然后,再把其中的大部分分红给每个俱乐部,这将是非常可观的进步。”
政府角色是服务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职能
站在学者的角度,林教授认为,政府在体育产业的运行中,应该扮演服务的角色。“首先,总局应该加强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能建设。尽管体育产业是中国体育的三大主体工作之一,但在体育总局,另外两大主体都是司局,体育产业相关部门只是一个处。加强职能,就可以在具体的工作中,调动更多的部门,甚至跨部门、跨领域。比如涉及发改委、财政部工作的层面。”
“另外,我认为,总局应该进行体育产业的规划战略,进行顶层设计。比如,每个省的体育发展,不能千篇一律,没有特点,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区域布局。最后,要加强政策投入和政策研制,大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林教授说。
许多体育产业工作者,过去面对层层审批力不从心。每次新政策出台,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政令无法在地方完全体现。据了解,中国体育类的相关法律,有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林显鹏认为:“这方面,我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大力释放改革的红利。之前没做过,没关系;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暂时不赚钱。但我们必须要走出第一步,让实践先走,用实践来指导理论。”
体育服务业辐射范围广 已到井喷式发展时机
体育产业的未来构想,是要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其中,体育服务业的潜力巨大。在欧洲、美国,体育产业的八成收益,都集中在服务业上。但在中国,数字的比例恰恰相反,服务业的所占比重,仅仅两成左右。
另外的八成,是体育制造业的贡献。最近几年,大众健身事业发展很快,业余体育爱好者愿意拿出钱购买体育运动装备。林教授说,体育产业领域,有一个国际规律,但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户外运动周边的体育消费,将出现井喷式的发展。2013年,中国国内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000美元。林教授期待,如果我们的服务业可以提升到理想的比例,2020年,体育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6万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完全有可能的。
体育服务业的不温不火,有多方面原因。林教授认为,教育占很大的因素:“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不怎么玩体育,如果不是很懂,就不会花钱去看比赛。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宁可请朋友吃顿饭,也不会请朋友去看一场体育比赛。”
“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对于体育服务的供给还不够,没有提供很多消费选择的取向。很多体育场馆又高又大,没有老百姓健身地方。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的社区体育中心,甚至充分利用废旧厂房、公园等场地,让百姓拥有体育活动的场所。我提倡,100人以上的机关厂矿,应该设有占地100平米以上的健身设施。
正确地引导户外运动,可以把它与体育旅游结合起来。另外,打开体育与卫生计生的关系,是另一个被忽略的领域。林教授介绍,在西方国家,卫生与体育是密切结合的,用理论指导大众健身,可以预防公众的疾病。如今,中国人的体质成为热议话题,慢性病人口持续增加。林教授提出,如果通过体育的提前干预,增强国民体质,可以减少医疗支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