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文体综合

许基仁:奥运战略拖累了三大球

2014年10月14日 08:02: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篮球下滑不止,某种意义上说,是受累于中国体育“奥运战略”。更要命的是,“奥运战略”的成功铸就了一个最大的副产品甚至可以说是牺牲品,那就是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篮球的全线下滑。

      原标题:许基仁:奥运战略拖累了三大球

    (亚运会·体坛聚焦)(1)足球——男足:中国负于泰国 无缘八强

      9月25日,中国队球员赛后离场。 当日,在2014仁川亚运会男子足球八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以0比2不敌泰国队,无缘八强。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仁川亚运会,中国三大球回到原点,一项冠军未得。女篮、女排还好,作为二队能闯入决赛,实属不易;男排始终在亚洲一二流之间徘徊;但男篮、男足和女足,几乎创了“历史最差战绩”,让人们不由得发出“拯救三大球”的呐喊。

      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篮球下滑不止,某种意义上说,是受累于中国体育“奥运战略”。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尤其是经历了许海峰金牌“零的突破”和“兵败汉城”的大喜大悲之后,中国体育界逐渐把“奥运战略”奉为金科玉律,一切体制机制、工作思路、考核体系都围绕着“奥运战略”展开。地方上虽然更重视“全运战略”,但它与“奥运战略”为同根同种,属于同一价值体系。

      不能说当初选择“奥运战略”是错误的。在奥运金牌对提升国家美誉度和影响力以及凝聚民族精神有较大作用的时代,我们属于一种“饥不择食”的状态,追求奥运金牌总数而不是金牌质量对于基础较差的中国体育是一条捷径。于是,我们“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选择了在金牌数方面更容易得手的“小、灵、轻、女”项目作为突破口,从政策和资金上保障那些灵巧型、非身体对抗型尤其是女子项目,这往往也是全球体育强国普遍开展不多、实力不强的项目。

      找准全球奥运链的薄弱环节寻求突破,是“奥运战略”的精髓,最后也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从巴塞罗那奥运会起,中国军团的奥运金牌总数和金牌榜位次就只升未降(伦敦奥运会不如北京奥运会是个特例)。不可否认,“奥运战略”对于提高中国体育的国际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历史价值应该肯定。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体育多元化价值的呈现,奥运金牌影响力的边际效应逐渐降低,老百姓对奥运金牌的重视程度大不如以前。但“奥运战略”的惯性实在过于强大,加上利益固化的因素,中国体育在该改革的时候没有改革,在该转型的时候没有转型,时至今日仍习惯于拿“奥运金牌”说事,但发现已经很少人再跟你谈论奥运金牌。更多的人开始关注NBA、英超和李娜,开始穿上跑步鞋跑“半马”、“全马”,开始注重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开始强调体育精神、体育操守、体育价值观、体育生活化……中国体育界和中国社会两种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错位,造成了中国体育即使奥运大捷也依然要承受种种质疑的尴尬。

      更要命的是,“奥运战略”的成功铸就了一个最大的副产品甚至可以说是牺牲品,那就是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篮球的全线下滑。

      在“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的指挥棒下,政绩观被肤浅地量化为金牌数,大家都注重见效快、金牌数多的个人项目,把夯实青少年基础的重任留与后任。于是,各省市的三大球项目受到极大冲击。养这么多人,还不一定能拿到金牌,留它干吗?这种思维使三大球队伍极具萎缩。

      足球、篮球有其不同于其他专业项目的特殊规律,必须要依托强大的人才基础,而足篮的人才培养恰恰需要较长周期。因此,当我们的三大球基础受损时,还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照惯性维持在亚洲的领先地位;而当老本吃尽时,成绩下滑便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可以说,足球、篮球今日之殇,病因却要上溯至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同理,中国篮球、足球要打造“人才金字塔”、恢复到亚洲领先位置,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恐怕不行。我们曾经用了多长的时间违背规律、尝到苦果,也要花多长的时间来偿还旧债、恢复元气。

      因此,社会上下一定要彻底断了“豪赌国家队”的念想,再也不要死死盯着国字号足球、篮球的一次次大赛征战,而要把更多的注意力、精力、时间和金钱投入青少年人才培养上,只求耕耘,不问收获,这样在十年、二十年后我们或许才能看到中国篮球、足球的春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