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郯城现代农业园的那些新鲜事儿
鲜切花娇生惯养到“住别墅”?每朵花都有独立空间且24小时有“保姆”监护、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早产”?在郯城的现代农业园,一系列的新鲜事儿不禁让人连呼种花也如此“高大上”!
走进我市唯一的鲜切花出口企业——郯城县兴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花卉基地,迎面而来的“十二五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园区”的牌子后面,座座鲜切菊连体温室蔚为壮观:如果说传统的拱形大棚是“大瓦房”,那么这种10余座十余米高的标准化连栋温室应该算是“连排别墅”了。“别墅”内,一片银白、一片嫩黄,满眼的菊花苞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工人们有的在喷药、浇水,有的在采收菊花,湿润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菊香。
“连栋大棚每个占地6亩,土地利用率高,棚内温度分布均匀且变化平缓,边缘低温带比例小,棚内可进行小型机械化作业,有利于鲜切菊的周年生产。”基地负责人陈冠军介绍道,“鲜切菊是日本、韩国祭祀的专用花。由于日、韩国内生产成本高,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每年都要大量进口。我们农场也是瞅准了这个商机,与日本ARCA株式会社合作,实行订单生产。”
据了解,该基地属于郯南农场,该农场是郯城县唯一的国有农场,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012年以来,郯南农场拿出200亩土地建设鲜切菊花基地,目前已累计投资1079万元,建设连体大棚12栋和冬暖式大棚16栋,配套加工车间、保鲜冷库、实验室、气象站等辅助设施4000平方米。是全市首家具有自营出口权、以出口鲜切菊花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品专供日本、韩国市场,目前已实现年产量300万枝。
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显然要放在第一位。温室的入口处,一块约3平米大的LED屏上醒目地显示着室内实时温度、湿度、光合、辐射、10cm地温等数据。室内,均量分布着一个个小气候自动观测仪。“我们与县气象局合作,投资20万元建了一个小型气象站,在连栋大棚内安装了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等设备,对大棚内的气温、地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气象要素进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记录和自动化无线传输,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监控大棚内各气象要素数值的变化,精准地为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郯南农场副场长于明说。
正常时期增施水肥在土壤,冬季和夏季连阴雨时期还可以“空中加油”——陈冠军说这也是让菊花“早产”的小手段:今年7月间,阴雨连绵,温度偏低,明显要影响到生长速度,加上8月份外方订单又追加为60万支,为保证按时交货,除增强土壤水肥,他们还施了“气肥”——原来吊在花畦上方的一排排红色的二氧化碳气肥袋就是一个个“小加油站”。“二氧化碳浓度提升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有小气候观测仪这个全职保姆,我们可以随时调控菊花的生长节奏,随时满足客户需要。”
技术是支撑,人才是关键。8号温室内,技术员王燕正在教工人们如何给菊花抹蕾。记者看到,每棵菊花都被一个10厘米见方的网子围在中间。王艳告诉记者,这样处理菊花不倒伏,保证了菊花植株的挺直、高度和种植密度。王燕是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研究生,是郯南农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借着该县“三引一促”的契机,先后引进专门人才6名。还与山东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已成功掌握了扦插育苗、田间管理、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加工选级、保鲜贮运等一整套产业生产操作技术规范,形成了从采摘、全自动甄选级别、包装、养水、冷藏到集装外运的现代化的综合生产体系,完全实现了周年生产。
“鲜切菊是档次、利润比较高的现代农业产品,本地销售的菊花1支不到0.5元,咱这些出口的菊花每支能卖到2元多。下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发展1000亩,形成亿元产业区,成为省内知名的花卉产业园区。”郯南农场场长孙德勤说。
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曾经含香西风的菊花,在现代农业的巨椽描绘下,四季都是怡人馨香。(禚艳华 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