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山东财经

今后三年全省计划改造棚户区125万户 开发性金融,“棚改”新动力

2014年09月17日 10:52:00 作者:王新蕾 李铁 来源:大众日报
“以前的环境太差了,下雨到处都是泥,冬天也没有暖气,烧煤球炉烧得墙都黑了。根据《山东省2014—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全省计划改造棚户区125万户,约需投资3115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必须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以前的环境太差了,下雨到处都是泥,冬天也没有暖气,烧煤球炉烧得墙都黑了。”68岁的老人王德福,在临沂市城区最大棚户区东风东关片区已经住了60多年。今年初,在国开行支持下,东风东关片区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正式开始签订工作,老人对未来的新居充满了期待。

      此次被征收单位红旗车辆厂的老职工季业庭,幸运地成为了1号签得主,成功挑选了一套称心如意的2室2厅还建房,在征收补偿协议上满意地签下了名字。

      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工程。如何解决其融资难题,也是全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面临的普遍问题。

      资金缺乏成棚改首要难题

      9月10日在济南召开的全省棚户区改造融资工作会议上,记者获悉,2014年国家共下达我省棚改任务31.2万套,同比增长120%;截至8月底,省财政下达各类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63亿元,同比增长130%。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25.6万套,开工率达82%。

      根据《山东省2014—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全省计划改造棚户区125万户,约需投资3115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必须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以临沂为例,该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长期以来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均财力较少。而且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先期投入资金大、周期长、回收慢,仅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资金需求。

      “为确保把棚户区改造工程落实好,临沂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特别是与国家开发银行加强了合作,筹资解决棚改资金短缺难题。”临沂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玄瑞利介绍说。

      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作用

      开发性金融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建立的一种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在中央全会层面上提出。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开行安排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7000亿元。两年内,在国开行的支持下,临沂市通过贷款、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已达100亿元,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打通了道路,为各地市创新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和机制作了示范。2013年,该市向国开行成功申请了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50亿元,保障了11个县区、20个项目区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今年由国开行担任主承销商的山东临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0亿元棚户区改造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成功发行,筹措资金惠及19个村庄1.1万户3.3万人。

      政银合力打好棚改“攻坚战”

      国开行创新业务模式,提出了以“三个统一”模式推动棚改:开展统一评级,确定地方政府信用;进行统一授信,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采取统借统还,由省级平台统筹融资,实现对平台负债的总量控制。“三个统一”的统贷模式符合当前各地棚改建设和债务管理的实际情况,能够形成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机制,提高整体融资能力和效率。

      “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省级统贷平台的搭建。5月28日,我省组建的棚改省级统贷平台成立。截至目前,国开行已与省级平台就济宁、菏泽、枣庄、荣成98亿元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这也标志着“省级统贷、财政增信、市县使用”的统贷模式在我省正式确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了解,国家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已获批开业。近期,国开行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棚改贷款优惠政策。国开行山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总行统一部署,结合山东实际,认真对接总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政策要求,积极争取贷款规模,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供血”作用,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好事办好,助力各地市完成好棚改工作任务。

      原标题:2014至2017年,全省计划改造棚户区125万户,约需投资3115亿元——开发性金融,“棚改”新动力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张婷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