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临沂大众网 > 财经频道 > 最新播报 >

为防关系户 被中石化解约毕业生可重新应聘

2013-01-28 10:38 作者:未知 来源:京华时报
中石化正陷入一场“解约风波”。有报道称,据初步估算,中石化多个二级子公司正与应届毕业生解除已经签署的三方协议,每人赔偿金最高达2万元。昨天,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解释,解约是因为总部今年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

        中石化正陷入一场“解约风波”。有报道称,据初步估算,中石化多个二级子公司正与应届毕业生解除已经签署的三方协议,每人赔偿金最高达2万元。昨天,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解释,解约是因为总部今年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

      解约数百人赔偿金额不等

      记者从中石化证实,中石化部分下属单位提前签约、达成就业意向、订单培养的毕业生总计816,其中提前签订协议或达成就业意向的应届毕业生共522人,个别单位与高校合作订单培养毕业生294人。 

      中石化方面表示,这些单位根据用人需求的变化在与大部分毕业生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办理了解约手续,并按照协议进行了违约赔偿。关于赔偿金额,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称,每个单位的协议不一样,但不可能如2万元那么高。 

      就此记者采访了数名学生,他们大多获30005000元不等的赔偿金。

      总部调整用人计划网上报名统一考试

      之所以出现解约事件,中石化称是因为中石化总部今年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吕大鹏解释,过去都是中石化总部拨招聘指标,二级单位自主招人,因而去年或更早前,一些二级单位按惯例和部分学生签了三方协议,但今年总部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一些没有发展潜力的二级单位甚至没有一个进人指标,因而不得不和学生解约。更重要的是,今年中石化招聘增加了统一考试环节,委托第三方专业考试机构实施考试。 

      目前,中石化人才招聘官网正式公布了2013年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流程,中石化今年将招聘2011人,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截至228日。中石化方面称,解约单位已纷纷建议毕业生通过招聘网站应聘,截至昨日,中石化已接收到简历16103份。 

      中国矿业大学的孙同学(化名)称,自己的确又报名参加了应聘,但原先签约的单位没有招聘计划,“参加的人员又这么多,(应聘成功)机会可能比较小”。

      >>关注

      为确保公平实施统招

      对于今年新设置的由第三方专业考试机构实施的统一考试环节,吕大鹏解释,是为了给所有应聘中石化的毕业生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这一考试更注重基本素质的考核,而非专业技能,随着今年中石化在总部层级设置招聘的第一道关口,以往靠关系户、内部员工、“条子”等其他途径取得进入中石化资格的人将面临被刷掉的威胁。据媒体报道,过去,中石化各个二级单位均采取自主招聘的方式,这些二级单位多采取职工子女优先引进的政策。

      >>观察

      应届生招聘防关系户不应止于统招

      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祝波善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央企、国企在招应届生的时候,二级单位确实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总部统招也将是央企未来招聘的主要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央企、国企职工的子女作为应届毕业生更容易应聘成功。他举例,某垄断行业系统内员工分为正式工、集体工、劳务工、合同工等,而集体工不少是职工子女,享受的待遇和正式工差不多。也就是说,尽管名义上统招更公平,但由于外部及企业内部等各方监管不严,统招背后可能存在猫腻,上述问题跟不少央企依然具有“企业办社会”的半官方性质有关,如央企的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用人机制改革也难以到位。

    (责任编辑:连繁繁)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