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规范法律适用遏制网络“野蛮生长”

2014年10月10日 11:08:00 作者:王云帆 来源:京华时报
如今,网络侵权的刑事责任承担和民事责任承担都有相对详尽的“司法解释”,该是通过公平执法与公正司法来遏制网络“野蛮生长”的时候了。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8起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典型案例也于同日公布。

      如今,网络侵权的刑事责任承担和民事责任承担都有相对详尽的“司法解释”,该是通过公平执法与公正司法来遏制网络“野蛮生长”的时候了。

      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8起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典型案例也于同日公布。

      不少网络媒体在转载这一消息时,聚焦于“规定”中的“明确非法删帖网络水军责任承担问题”。有必要指出,最高法院这份司法解释明显指向“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法律适用,而非指向网络水军法律责任。依照“规定”相关内容,只有当网络水军的灌水或网络公关的删帖已对相关当事人构成了人身侵权,才会产生这份司法解释的适用问题。

      毋庸置疑,网络水军和一些以删帖为主业的网络公关公司,都是信息网络在中国“野蛮生长”的见证。今年是互联网传入中国20周年。这20年间,网络在中国已走进了亿万家庭,并深刻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网络让国人更充分地享受信息流通的自由,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侵权形态。

      以法律的视角来分析网络侵权,在法律适用上本不应与网下的侵权区别对待。以此次最高法院公布的“王某诉张某、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系列案”(即当年轰动全国的“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为例,在网上以发布网帖的方式侵犯他人名誉权,和在网下以张贴大字报等形式侵犯他人名誉权,在法律性质上并无不同。虚拟社区里的真实侵权行为,也要受真实有效的国家法的调整。法院必须、且只能按照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来判明事实,定纷止争。

      网上既有人身侵权纠纷,也有财产侵权纠纷。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些年,法制严重滞后,使不少网络公司和网络大V有了“野蛮生长”的“时间窗口”。近年来,最高法院先是制定了《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后又与最高检察院联名制定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今,网络侵权的刑事责任承担和民事责任承担都有相对详尽的“司法解释”,该是通过公平执法与公正司法来遏制网络“野蛮生长”的时候了。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