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经典教育,如何更有“疗效”

2014年10月28日 09:55:00 作者:柳恩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鼓励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但“疗效”参差不齐。近年来,作为广州经济最发达的区,天河区率先将经典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实现了教师经典教育全员培训,建立了专项经费保障机制。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鼓励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但“疗效”参差不齐。或许,从认识、选择两个关键点来审视这个问题,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是认识。只有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深刻了悟,才能自觉地去推动它。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活动,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一些中小学已成为知识的堆积场,一些大学沦为职业的训练场,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伦理道德的养成、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正成为亟待诊疗的疑难杂症。这样的教育,偏离了初衷。

      这种情况下,拿什么养护学生的心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此外,教育实践也证明,传统文化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伦理资源。经典教育,在养护学生心灵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选择什么样的经典,也影响着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中国的传统典籍浩如烟海,然而学校课时有限,不可能全盘移植。这就需要一个标准。“哲学是否以人为本,政治是否以民为本,教育是否以生为本”,是我挑选范本的标准。不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唐宋八大家,也不论是先秦散文还是唐诗宋词……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就足以成为经典教育的优秀范本。

      近年来,作为广州经济最发达的区,天河区率先将经典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实现了教师经典教育全员培训,建立了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我本人也用10年时间“重注”《论语》,以求发掘其现代教育价值。实践证明,通过经典教育,学生从中读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的民族精神,学到了尊老爱幼的孝慈文化。当然,在加强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之外,如何将这些优秀的精神力量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现代生活“无缝对接”,仍需要我们不断摸索。

      (作者为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本报记者贺林平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8日 14 版)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