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最新新闻

网传“过劳死”十大信号 专家称是伪科普

2015年04月29日 09:18:00 作者: 来源:南昌晚报
      深圳36岁IT男猝死在酒店,辽宁锦州28岁夜班的哥猝死,两月内5名医生猝死,还有一名女销售死在电影院里……前段时间关于猝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网上还流传“过劳死”十大危险信号,不少人对照后发现大部分选项都符合,因此感到忐忑不安。
      记者采访的多位医生均表示,这些信号对猝死几乎没什么参考价值,属于“伪科普”。而对于心脏骤停抢救非常重要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国内公共场所极少有配备。
      所谓十大危险信号属于伪科普
      即便在急诊医生眼中,猝死也是“突如其来、意料之外、非自然因素、不明原因”造成的死亡。要明确的是,猝死不是一种病,而是病发的一个结果。其中,被称为“过劳死”的现象最受关注。《工人日报》曾报道称我国大城市白领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过劳死”还呈现向高科技领域、白领阶层蔓延的趋势。
      网络上流传着“过劳死”的十大危险信号,包括“将军肚”早现;脱发、斑秃、早秃;频频去洗手间;性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心算能力越来越差;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经常头痛、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等。不少人对照发现符合过半选项,这真的意味着猝死风险增高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西富的微博@急诊夜鹰闻名网络,王西富介绍,上述十个信号对猝死几乎没什么参考价值,属于伪科普。他举例,“能引起尿频的原因还有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并非是过劳死或者猝死的预警信号”。
      心脏病变才是诱发猝死的基础
      猝死者生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及环境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精神紧张、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激动、长期劳累都成为发生猝死后人们归纳的原因,但在心内科医生眼中,过劳和精神紧张往往只是诱发猝死的因素,隐藏在背后的,也许是自己和亲人都不知道也未曾留意的各种潜在的心脏病。
      王西富医生介绍,追溯猝死人群的日常生活节奏,的确发现不少有过度劳累的工作状态,但“过劳多是诱因,心脏病变才是诱发猝死的基础。猝死的发生,有些是有征兆的,例如疲劳、早期心绞痛等,有些人没注意也没去就诊,也没和别人讲,因此外人可能毫不知情。”王西富医生举例,心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就具备了可能猝死的基础,过劳就会诱发心脏病突发。
      过度运动、过度劳累都有可能引起心脏骤停,“但就算没有类似跑步的运动,几个人走在一起也有可能发生猝死事件,因为猝死事件是人群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发生率的。”王西富医生说,“我们说一个人猝死,这是一个大的推断,不是一个准确的疾病”。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邢猛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