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最新新闻

实验证明:长时间看手机泪膜不稳易致干眼是真的

2015年06月05日 09:51:00 作者:施志军 来源:京华时报
下午3点,双眼检查结果分别为:泪液分泌指数右眼为16mm,左眼为15mm;右眼眼压16mmHg,左眼眼压18mmHg;泪膜破裂时间右眼为9秒,左眼8秒。再次测试结果显示,眼压分别为右眼15mmHg、左眼15mmHg;两只眼睛的泪液分泌右眼14mm,左眼14mm;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右眼5秒,左眼5秒,均低于10秒。

      实验者在模拟黑暗环境使用iPad和电脑。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

      移动互联时代,“低头族”越来越壮大。有说法称长时间看移动电子屏幕可能会造成干眼,真相是否如此?本期生活实验室通过模拟过度用眼情境进行实验,并由眼科专家答疑。

      >>干眼诊断

      干眼诊断主要通过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功能等检查。

      人眼泪液分泌正常值为10-15mm/5min,<10mm/5min为低分泌;泪膜破裂时间正常值为10-45秒,小于10秒,则表明泪膜不稳定;眼压的正常范围为10-21mmhg。

      >>实验准备

      5月30日上午,记者实验前进行了眼部检查。结果为:泪液分泌指数右眼为15mm,左眼为16mm;右眼眼压17.5mmHg,左眼眼压19mmHg,;泪膜破裂时间右眼为10秒,左眼8秒。此时记者的双眼状况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实验1 昏暗光线看手机1小时

      本次实验地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为模拟公交车内的光线,记者在室内背光角落坐下,用手机浏览微信及网页。

      在连续观看手机屏幕1小时后,记者感到眼睛有明显胀痛感,视力也开始模糊。再次测量结果显示,眼压分别为右眼16mmHg、左眼17mmHg;两只眼睛的泪液分泌右眼14mm,左眼15mm;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右眼5秒,左眼5秒,均低于10秒。

      □实验2 明亮光线看手机2小时

      第二次实验开始前,记者闭眼休息2小时。下午3点,双眼检查结果分别为:泪液分泌指数右眼为16mm,左眼为15mm;右眼眼压16mmHg,左眼眼压18mmHg;泪膜破裂时间右眼为9秒,左眼8秒。

      随后,在明亮的日光灯下,记者开始浏览手机网页内容。50分钟后,双眼感到有些疲劳,开始下意识地眨眼。2个小时后,双眼胀痛程度严重。

      再次测试结果显示,眼压分别为右眼15mmHg、左眼15mmHg;两只眼睛的泪液分泌右眼14mm,左眼14mm;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右眼5秒,左眼5秒,均低于10秒。

      □专家说法

      A 泪膜不稳定有何危害?

      长期泪膜不稳易致顽固干眼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霞分析称,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持续使用电子屏幕后,泪液分泌及眼压在测试前后变化不大,但泪膜出现不稳定。虽泪膜破裂时间并不是诊断干眼的唯一指标,但紧盯电子屏幕会对干眼的这一项指标造成影响。

      何为干眼?张丽霞介绍,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或眼表面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疾病。

      泪膜不稳定可以理解为泪膜破裂时间短或是异常,也是干眼的主要原因。长此下去会造成顽固性干眼,进而可能引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眼部疾病,致使视力下降。

      B 为何紧盯屏幕会造成泪膜不稳定?

      眨眼次数少眼球暴露空气中

      张丽霞解释,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眨眼10-20次,平均15次;用电脑时每分钟仅眨眼5次;而聚精会神地玩游戏时,每分钟只眨眼3次。长时间近距离面对着电子屏幕聚精会神地操作,会让人不知不觉地减少眨眼的次数。

      泪膜的作用是防止水样的泪液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减少蒸发。眨眼是为了在眼球表面形成泪膜,保持眼睛表面湿润。如果眨眼次数减少,会让眼球暴露在干燥空气之中,最初会使眼睛发干发涩,长期下来就会出现干眼,还易引起细菌、病毒等感染。

      张丽霞建议,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调整电子屏幕的亮度,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坐姿使眼睛和屏幕的距离要保持在60厘米以上,设置时间提醒自己闭眼休息片刻或对眼睛进行局部按摩等。

      京华时报记者 施志军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张婷婷)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