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乐近照
林凡乐与他的奖杯和获奖证书
林凡乐作品
大众网临沂9月1日讯(记者 庄红 实习生 周丽丽 通讯员 李风雷)在临沭县退休干部林凡乐的家中书桌上,摆放着一本厚达243页、有6000多单字的习字簿,每一个单字后面都排着篆书的常见写法,有的多达五六种。这习字簿是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从张永明的《篆书章法》和吴大瀓的《篆书论语》等著作中摘录整理而成。干了22年乡镇党委书记、县体委主任和县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的共产党员林凡乐,晚年潜心研习金文篆书艺术,以此被临沂市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11年7月,在第二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中,三幅用大篆书写的毛泽东诗词作品参评后荣获二等奖,林凡乐个人还被组委会授予“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赤子楷模”荣誉称号。
5个月作出130幅大篆作品
“今年四月份至今,我写了130幅大篆作品,共计七万多字,5个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8月30日上午,75岁的林凡乐老人在自家书房里翻阅着他写的金文篆书,很有成就感。笔者看见,一张张三尺或四尺宣纸上的墨字,个个工整,笔笔到位,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林凡乐告诉笔者,大篆又叫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的一种书体,因其铸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古时称铜为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后来秦朝丞相李斯把大篆改为小篆,形体线条变得简化柔软,成为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与甲骨文相比,大篆的字形特点是间接象形,与小篆相比,大篆又显得字形多变。相对于甲骨文和小篆,圆笔和方笔是大篆最重要的笔画。
林凡乐说,要写好大篆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写字尽量让人认得,一个单字往往有四五种篆书写法,只有一笔一划清晰不含糊,大家才容易区别开来。二要研究字的体形,尽量让它美观。从大量保存下来的青铜器上的刻字来看,横竖撇捺笔画该短的却弄长了,该长的又弄短了,显得不协调。经过字形修饰后,让它一个字一个字地站在那里,就形成了和谐美。三要把墨汁倒入砚台调理匀溜,做到字的大小一致,粗细搭配合理,该粗的粗点,该细的细点。
今年3月份林凡乐在北京做了早期食道瘤切除手术后,许多同志看望他并索要他的大篆字。由于家里一时没有那么多成品大篆,林凡乐就答应有时间为他们一人写几幅字。同志们的鼓励和期望,给了他很强的写字动力和自信。在以后的养病期间,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忘我地写字,在写字中汲取了无穷的乐趣和力量,让心灵达到了无拘无束、活泼洒脱的境界。
从书法无体到写大篆的演变
林凡乐的籍贯是莒南县板泉镇集下村,他小时候看到本村的王振路老人写毛笔字就很感兴趣,经常帮着老人磨墨、紧对子。王振路空闲时间就教他写毛笔字,先教他用食指临空比划,再教他用食指和拇指比划,再后来教他用三指握毛笔写字。王振路很乐意教这个年龄悬殊四五十岁的小学生,把平生的写字经验悉心传授。林凡乐长大后才发现,那时习成的字没有体、不在帖,介乎行书和草书之间,越练越不像样,形成不了规律和特点。
林凡乐上过一年的私塾和一年的初小,再经一年半的高小,于1954年下半年根据专署文教局划片指向考入临沭中学,在二级四班就读(临沭中学1953年开始招生)。当时还没有一中二中,总共四个班还招不齐学生。林凡乐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在班内前几名,但由于父亲有病上不起学。学校教务主任高雪峰三次到林凡乐家里动员,并报请齐旭光校长把他享受的3元普通生助学金提高到了7元。就这样又坚持了一年在校学习时间,最终还是因家庭困难无奈辍学。18岁在莒南食品公司参加工作,后被单位推举到济南财经学院学习两年,期间带薪带职,算是弥补了早年学业上的不足。据他回忆,小时候上学的写字工具是粉笔、石笔(软白石)、铅笔和蘸笔。那时的蘸笔是自制的,买了笔尖拴在莛子上做成蘸笔,再买些颜料兑上水当墨水,颜料有绿的、红的、蓝的几种,后来逐渐归入蓝色。
林凡乐在临沭县南古公社当秘书时,非常重视毛笔字的练习,因为这不仅是一门可供观赏的艺术,在没有电脑和打印机的时代还具有实用性,很多会议悬挂的横幅都少不了毛笔字。这时他开始练隶书,并虚心向教育界的王老师请教隶书的一些技巧,很快他又买来一本曹全碑隶书帖临摹,写字慢慢地走上了正轨。他每天利用早晚空闲时间练大字,一天坚持练两三个小时,把成堆的废旧纸、旧书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墨字。林凡乐任县党史办主任期间,突然觉得练篆字比较好,他当时认为练隶书、行书、楷书的能人很多,自己得找个冷门才容易出头。基于这样的心理,他就试着练了一年的小篆,逢上县里举办书画展他就写了两幅闯闯,居然入选了,大家看了都说好。几年间,他废寝忘食地练小篆,用去了40瓶墨汁和数十领毛边纸和宣纸,一幅幅小篆作品装订了厚厚的四大薄本。后来看到练小篆的人越来越多,他就独辟蹊径改写大篆,几乎上溯到中国古老文字艺术的源头,这时他刚走上县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的工作岗位。
“我的脑子是一根筋,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
“我的脑子是一根筋,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宣传人大到老。”《人民权利报》在枣庄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一位满头银发、性格爽朗的老同志几句铿锵有力的发言,赢得了满场掌声。他,就是58岁的临沭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人民权利报》、《临沂日报》通讯员林凡乐。
林凡乐从任职13年的乡镇党委书记和县体委主任步入县人大,在不少人的眼里看作是从一线转到二线,可以好好地歇歇了。但是林凡乐认为,人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绝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二线”。他决心在履行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责的同时,主动做好人大宣传工作,为民主法制建设鼓与呼。他跟着主任出发了解情况,并深入基层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搞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那一套,也不搞脱离事实的虚假浮夸报道。由于他努力钻研新闻写作技巧,虚心向新闻工作者请教,写稿视角趋向独特,选择的素材愈来愈鲜活新颖,投稿命中率也就逐步提高。
林凡乐至今对经过一线采访写出的《找舅舅不如找法庭》那篇稿件留有深刻的印象,讲的是玉山镇一个老太太有五个儿都不愿养老,本想找孩子的亲娘舅商议办法,后在人大代表的劝说下走上法庭,用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儿子们受到了教育。稿件投出后,《人民权利报》的编辑很快就给刊登了,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样新鲜的稿件内容,在城里坐办公室是找不到、写不出的,所以省里编辑觉得鲜活就给发了。”林凡乐在1997年前后几年,掀起了一个写作高潮,在《人民权利报》、《大众日报》、《临沂日报》、《法制报》、《商务报》、《半岛环境报》等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60多篇,县广播局、市广播局几乎天天播放他的稿件。1996年,解自玉等人对人大战线的“老黄牛”林凡乐进行过专门报道,发表在《人大工作通讯》及《人民权利报》上。
在林凡乐的一生中有两个写稿高潮,另一个时期在“文革”后期(75年-79年),写稿的内容大多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他在县人大时期能脱颖而出,写出许多别人写不出的优秀稿件,与早年的写稿功底分不开。这时的林凡乐是写稿、练大篆两不误,技术上精益求精,焕发出的学艺热情让人感佩。
只要有一口气 就要一直写下去
1999年林凡乐从县人大退休后,为娱乐身心参加了老年大学音乐班、文学班、书法班,培养起了唱歌、写诗写词、玩健身球等多种爱好,然而他的主攻方向还是练书法写大篆。退休后的十多年,他身体一直很好,很少有头疼发热的时候,一年的医疗费只有80元左右。
2011年春节期间,林凡乐觉得身体好像有了问题,因为满桌的菜吃不出味道,吞咽食物也略微有不适的感觉。于是,于当年正月初四到县医院做了初步检查,后又到各大医院反复检查,结果是患上了食道瘤。林凡乐在今年3月12日,做了食道瘤切除手术,后又做了四次化疗。尽管打上化疗药看到肉类食物就恶心,身体也乏力,但他的心态一直很好,一直潜心大篆书法,在写字中忘掉了一切。
翻开他晚年工工整整书写的小篆和大篆装订本,内容基本上都是毛泽东诗词。林凡乐说,抄写毛泽东诗词一直是他的爱好,从中能领悟诗词的内涵意义,体会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创业的艰难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笔者心想,他在疾病面前仍保持着积极乐观、淡定从容的精神风貌,一定是多年抄写毛泽东诗词,受到诗词境界潜移默化影响的缘故。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一直写下去,与疾病斗争到底!”这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晚辈面前的宣言。(zll)
(责任编辑:韩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