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潍坊"非常作文"大赛现奇文《秋月吟》 你能看懂吗?

2014年04月10日 14:47 作者:刘贝贝 来源:大众网
虚构了一个时代、一个人物,却能以假乱真,逼真到网友去查找其中的故事情节,600字古诗词一气呵成,让读者不禁怀疑,这是古代哪位诗人的佳作。

     

    高清组图 

      大众网潍坊4月10日讯(记者 刘贝贝)虚构了一个时代、一个人物,却能以假乱真,逼真到网友去查找其中的故事情节,600字古诗词一气呵成,让读者不禁怀疑,这是古代哪位诗人的佳作。近日,在潍坊“非常作文”挑战赛上,潍坊一中高二丁思文的一篇《秋月吟》在全市引起了轰动,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获得网友和评委老师的一致推崇。

      9日下午,在潍坊一中记者见到了丁思文,看名字和作品,本以为是一位秀气的姑娘,没想到竟然是一个腼腆的大男孩,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干净的校服,散文诗《秋月吟》正是出自他之手。

      7岁开始写诗 酷爱传统文学和历史 

      丁思文出生于1996年,还有一个月就要过18岁的生日了,与其他同学相比,如果说他在古诗古文创作上具备独特优势,那也是源于从小的培养和锻炼。5岁开始读诗,7岁创作了第一首七绝诗,9岁开始诵读古代典籍,包括《诗经》、《道德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十二三岁时几乎每天写一首小诗,他称为“写着玩”。

      有了一定的古典文学积累之后,又对古典历史、玄学、政治类的书产生了兴趣。“把历史、玄学和政治的东西融入到写作中”,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丁思文粗略估计了一下,在学校的相关读本之外,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史学政治学方面的书已读了100本左右,都是在平时休息和假期时完成的。在一个小本上,记者看到《满江红·记军训》、《金缕曲·赠友行》、《乱世中的美神》、《与文公书》等,包括在“非常作文”网络挑战赛上的《秋月吟》,9部“古香古色”的作品是他从高一到现在写的。“有些随手就扔了,现在学习也比较紧张,写的不是很多。”十二三岁时曾一天一篇,读《史记》的每一段,引起的感触都是一首小诗。

      姥爷影响最大 父母的理解为他的想象插上翅膀 

      “我姥爷是大学生,在他那个年代算很厉害了,他从小就给我讲一些古代的故事,诗词,可能受影响,潜移默化地就喜欢上了古典文学。”丁思文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只有中学学历,没有所谓的书香门第的传承,但良好的家庭氛围却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丁思文不是“好孩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别的同学都在做题,他却花两天的时间参加活动,“不务正业”。寒暑假,别的同学在忙着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他却抱着和考试无关的书从早读到晚。

      “父母很理解支持我,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不会束缚我。”在整个交谈过程中,补习班、兴趣班等字眼从未在他那里出现过,虽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学习,但他的成绩却不错,在班里一直排十几名,这也让父母没有过多担心他的高考。

      老师评价:批阅他的作文得翻阅好多资料 

      张妮是潍坊一中高二17班的语文老师,也是丁思文《秋月吟》的辅导老师。今年刚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第一次批改学生周记,丁思文近一万字的《一剑轻安——魏元忌语》武侠小说让她非常吃惊,“里面很多典故,我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孩子不一般。”

      张老师介绍,在学习《史记》魏公子列传时,要求学生写周记,“你想对魏公子说的话。”丁思文的作业大概有十几页将近10000字,她边读边查阅资料,里面有很多典故是她都不知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十六日,下弦月,海棠别月……”,丁思文说,这篇作品在原本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框架下,将具体情节进一步展开想象,丰富了争斗场面,文笔遒劲霸道,动作描写逼真细致,就像读武侠小说一样。

      《秋月吟》600字古诗词 3个小时一气呵成 

      此次参加比赛并获得一致好评的《秋月吟》,创作灵感来源于一首歌曲《陌上花早》,“一位商人远走他乡,乡亲都以为他死了,但是妻子仍尽心尽力的照顾父母。多年后,这个商人回到家乡,父母安好,但妻子却感染疫情死了。”“听完这首歌,我突然思考,时间去哪儿了。”仅仅用了3个小时,《秋月吟》就创作出来了。这部作品打破了中国式大团圆的结局,将时间的无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妻子离开,家乡被别的民族攻占,乡亲改了乡音……“李清和”的一生用600字的诗抒写出来,读完后,意犹未尽却又五味杂陈,无言以对。

      “平时积累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也是我们没看到的。”张老师希望丁思文能继续保持他的创作风格。

      秋月吟 

      李清和者,扶风太守李世平之子也,少孤。幼时博闻强识,七岁能属文,其文理无有不通者,乡人尽以潘陆与比。天节十二年,清和赴长安应科举殿试,未及,北有羌人略定襄,飞卫将军谢长卫殁于乱军之中。三月,淮水大散关以北尽陷,清和流离至扬州,逡巡十载,不得北还。时人尽言其已逝,其妻李氏遂再与富贾陈乔结姻。后有楚王威大倡义兵,收复故土,清和乃得北还。清和还乡,见乡人尽披发左衽,虽王室中兴,其旧俗未易矣,遂有黍离之悲。其复归家,妻已背弃,旧居破败,而五内具焚,作《秋月吟》六百余字,卒乘舟浮沉于江海,不复入世矣。

      风露满庭人独孑,流华飞霰月半阙。

      今我去兮雪如花,归时应是花似雪。

      肥裘薄衾殷切切,佳人过堂出相携。

      但恐难入杨花梦,银霜满裳袂不接。

      愿卿倚井当勤思,当日桃花灼满枝。

      红妆十里金丝缕,王子萧公吹芦丝。

      庭树知我青春事,代传飞絮遥相知。

      轻舟小楫渡江岐,扶桑乍起露未晞。

      青山碧柳多妩媚,晨风当面沾我衣。

      紫衫花骢立中宵,踏芳独上朱雀桥。

      既见长安于日下,江楼少年吹洞箫。

      未央燕子九重霄,商女卫风多淫妖。

      何日潜鲤作龙跃,飞马侧帽东风潇。

      忽闻天狼起贺兰,凭岚重鼓破河山。

      商女仓皇三断弦,书生扣扇倚阑干。

      僧庐风烈雨潺潺,扬州烽火春阑珊。

      玉壶冰心言难尽,北风只身入散关。

      充耳缄口当弘慎,漫卷诗书学稼轩。

      芳甸白汀长悠悠,千壑峻嵬不胜愁。

      拥炉淬火焚序典,几人今是经纶手!

      新风换得袖中暖,逡巡十载黄花瘦。

      忽传关外故土收,欣然若癫催兰舟。

      秦关不复汉时月,琼苑朱檐作土丘。

      天涯归路月轻悄,幼儿依江歌故遥。

      此身乱世沉浮萍,忽聚忽散逐浪潮。

      西村小女坐沽酒,坊前稚子力挥锹。

      忽见乡人尽短衿,风语多闻非汉音。

      青衫风流披发客,鸿儒广博沦胡尘。

      野火烧尽百草新,寸寸春阴寸寸心。

      愿受金乌十日曝,九秋既来疏雨侵。

      昔日朱门三拜别,东风未负旧时约。

      残梅参差香暗动,小池清浅影横斜。

      花径未扫柳枝雪,镏漆斑驳琼壶缺。

      今思一夜破天曲,龙文成雪月如玦。

      人间别久悲难成,暮暮朝朝总相诀。

      杳见罗袜轻凌雪,峰峦如慕云千叠。

      惊鸿翩若发满霜,故人何辜今时月!

      一曲子衿空无悔,石破樽落前缘灭。

      从此余生付江海,梦里失约笛中借。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李龙)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