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供销社给农民打工 今年将培养10万新型农民社员

2015年03月31日 07:53:00 作者:赵辉 杨帆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去年6月,临沂及所辖的河东、莒南、临沭入选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名单,同时三个县区还入围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专项试点名单,扮演起改革双料“角色”。

      去年6月,临沂及所辖的河东、莒南、临沭入选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名单,同时三个县区还入围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专项试点名单,扮演起改革双料“角色”。在综合改革的“趟路”征程中,全市供销系统探索出了聚集资源、联合合作、龙头带动“三驾马车”经验。尤其在农业服务规模化中,形成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新格局。

      “回归” 

      供销社上门技术服务让穷山沟找到致富路 

      嫁接打开山村市场 打工村民回乡种田 

      26日下午,沂南县双堠镇黑山安村村民谭善华和往常一样在山坡上修剪自家的樱桃枝,“再有10多天就开花了,现在修剪一下是为了让樱桃成熟得更快、口感更好。”说罢,谭善华拿起果剪对准一枝拇指粗细的樱桃枝下手,只听“咔”一声清脆的声音,果枝掉落地上。谭善华一共种植了大约500棵樱桃树,一般情况下,5月中旬能陆续成熟,更重要的是,这些樱桃树将为他带来至少3万元的收入。直到日落时分,谭善华才收拾工具下山回家。

      黑山安村地处偏远,被一座海拔800多米的“五彩山”环抱其中。山地土薄,种庄稼收入少,樱桃成为黑山安村1000多户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2011年之前,黑山安村所种植的樱桃均为拇指盖大小的小樱桃,直到当地供销社农业技术专家上门推广嫁接大樱桃技术,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凭借品质上乘的大樱桃一炮打响。

      “樱桃还能换树头,应该是唬人的吧?”双堠镇供销社主任陈凡修回忆,樱桃嫁接技术推广之初十分不顺利,世代种植樱桃的村民只是凭借经验闷头苦干,他们对外部市场并不了解,对大樱桃的供不应求也只是道听途说,而且,嫁接成功后,至少需要3年时间,樱桃树才能长出嫁接后的大樱桃,时间长、见效慢,这更让村民排斥嫁接技术的推广。

      就在大樱桃嫁接技术遭遇推广难的时候,一直在青岛打工的村民谭善华从家人了解到嫁接后的大樱桃直径如同一元硬币般大小,只是等待这一结果的时间会比较漫长,家人对嫁接的态度比较冷淡。“我在青岛大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看见烟台等产地的大樱桃,个头大、颜色亮、口感甜,最主要的是值钱,一斤都能卖到三四十元。”而谭善华的老家也种樱桃,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没过多久,谭善华便回到了黑山安村,主动邀请供销社农业技术专家上门为自家樱桃树嫁接。

      谭善华成为黑山安村大樱桃嫁接技术的带头人之一。2011年第一批大樱桃成熟后,市场反响出乎意外得好,谭善华等村民将自家剩余樱桃树全部嫁接改良,而他也不再外出打工。

      “与传统小樱桃相比,大樱桃不管是外观还是质量都要好。”陈凡修说,黑山安村阳光充足、山泉水和土质也成就了高品质的樱桃,这让原本就以樱桃著称的黑山安村名气更大。“以前成熟的小樱桃放上一夜就要坏,价格只有每斤两三块钱还得拉到山下卖;现在长成的大樱桃放置时间长,价格猛增十倍,村民根本不用外运就已经被外地采摘客及采购商预订完毕。”

      “配方” 

      26处智能配肥站解农民种地难题 

      土地缺啥有“档”可查 怎么施肥找配肥机 

      进入3月份,随着天气的转暖,河东区八湖镇沂自庄村的村民开始忙着种植花生。“现在种地太简单了,就连施肥都智能化了。”沂自庄村今年72岁的村民朱崇凤从小与黄土地相伴,家里的3亩田地主要用来种植花生、小麦和玉米,对于即将开展的春耕,朱崇凤并没有太着急,原因在于他只需等待浇地后,撒种子和化肥即可。

      更重要的是,依靠河东区供销社提供的“测土配肥”技术,朱崇凤不仅省了人力,在化肥成本上也能节省一大块。“测土配肥就是农业技术专家利用技术工具对土地进行分析检测,并根据土壤情况进行化肥配比的一个综合流程,简单说来就是为土地‘抓方’,不同地块都有不同的‘药方’。”河东区供销社副主任黄宏峰表示,在测土配肥技术推广之前,村民都是按照经验耕种施肥,但是不同地块的土壤所含养分不同,在施肥时区分开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朱崇凤老人来说,之前种花生完全靠经验,一袋化肥至少需要140元,而使用根据测土后的花生专用肥,一袋只需要115元,成本省了,产量却有所提升。

      农民为春耕忙碌,同样忙碌的还有河东区供销农资总公司。27日中午吃饭时间,农资站内的一台大型智能配肥机响个不停,两名工人站在配肥机两侧,倒入不同类型的化肥,偶尔还会用桶加入一些搅拌好的富含微量元素的肥料,在配肥机另一端,另一名工人则将化肥袋子套在出口,经过机器的搅拌调和,一袋专用化肥就此诞生。

      河东区农资总公司副总经理盖克厅介绍,目前生产的化肥是专供河东区刘店子地区花生种植基地的肥料,这种肥料最适用于经过测土后的地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河东区供销社也在积极推广土地托管业务。黄宏峰介绍,土地托管就是农民把土地交给当地供销社,由供销社统一为农户耕种、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烘干存储及回收加工,按照约定好的比例收费或分成。也就是说,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脱产,打工也好、创业也好,土地营收不用自己操心。

      根据市供销社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市已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3处,实现土地托管125.5万亩,已建设智能配肥站26处,实现智能配肥面积达46万亩。

        相关新闻 

      >>供销社今年将培养10万新型农民社员 

      2015年,要实现土地托管180万亩,其中全托管40万亩;组建镇级为农服务中心100处,建设智能配肥站30个,测土配方网络终端1500个;培训新型农民社员10万人,这是日前召开的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推进会议确定的目标。而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新型农民社员的日子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服务半径3公里 

      建为农服务中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5年我市供销系统将全面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立足产业优势,结合当地实际,设置符合农民需要、贴合生产实际的生产服务项目,突出粮油、果品、蔬菜等地域产业特色,打造不同模式、差异化服务的为农服务中心。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服务面积3-5万亩,布局、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整合农口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重点在土地托管、智能配肥、农机气象、烘干仓储、信用互助、技术咨询、农民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打造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注重培育为农服务的运营、管理主体,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建立相应的运营、管理、分配机制,逐步探索出成熟的运管模式。要加大与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加快实施“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促进农资经营 

      向“卖服务”转变 

      此外,在农资网络建设上,将继续推行“市级联采、县域直供”的模式,把“供销直供”这一品牌做大做强。深入推进“精准施肥用药工程”,促进农资经营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大力整合农口资源,利用供销社的农资网络和配肥设备,开展智能配肥,真正实现“一地一方”。以规范市场秩序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高毒农药示范店建设,逐步建立起农资定点销售服务网络。

      记者赵辉 杨帆 通讯员刘立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