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文学界白衣天使毕淑敏寻找四十年前老政委程远强

2015年07月24日 08:34:00 作者:衣方杰 张斌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7月19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播出,在栏目中,享有“文学白衣天使”美誉的毕淑敏带着闺密的嘱托来到节目,希望能找到当年参军时对两人影响深远的老政委程远强。但令人惋惜的是,程远强老人已于2013年逝世。究竟是怎样的感情,让战士们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老政委程远强又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让当年的战友至死都在苦苦找寻?

      毕淑敏心中的程远强:他当年指引我走上文学道路 

      19日晚8时,由倪萍和舒东共同主持的央视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播出,本期栏目讲述的是当代著名文学作家毕淑敏受闺蜜临终嘱托,找寻当年在西藏阿里军区当兵时的老政委程远强。

      1969年,毕淑敏和另外四名风华正茂的女青年作为第一批女兵,来到西藏阿里军分区担任女卫生员。在那里她认识了时任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的程远强。节目中,毕淑敏讲述了当年他们在阿里生活和战斗中的诸多往事,特别是和战友们在共同守卫边疆时建立起的深厚感情,让她记忆深刻。

      离开部队后,毕淑敏和当时一名关系特别好的女战友一直保持着联系,她们经常聊起当年的事、当年的人,她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老政委程远强。程政委如亲人般的关怀和语重心长的教导令她们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毕淑敏在节目中提到,“正是因为老政委程远强的引导,才让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可惜多年来,她们已经与老政委失去了联络。整整10年,毕淑敏和女战友一直想尽办法寻找程远强,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来毕淑敏的女战友染上重病,感受到死亡迫近的她愈发想念起了当年的恩师。她在临终时嘱托毕淑敏,一定要代她继续寻找下去,“她在临过世前和我通电话时说,你一定要帮我找到程副政委,你一定要带我表示感谢。”毕淑敏在节目中回忆。

      带着闺蜜的未了心愿,毕淑敏走到节目中的“希望大门”。当大门打开时,毕淑敏并没有看到熟悉的老首长。此时,节目主持人舒东走上前,和毕淑敏一起观看了程远强当年拍摄的老照片,回忆了当时的军旅岁月。最后,舒东遗憾地告诉毕淑敏:“程老先生今天没法在这跟您见面了,因为就在2013年的12月份,他已因病去世。”

      听到这个消息,毕淑敏很是伤心,现场也陷入了一片悲伤当中。不过节目请到了程远强的二女儿程少华,两位久违的老朋友紧紧地抱在一起,不禁落下泪来。程少华对毕淑敏说:“毕姐姐,这么多年,我爸爸一直很惦记着你们。”

      节目里,程少华向毕淑敏讲述了程远强生前对西藏阿里的怀念,两人又一起回忆当年点点滴滴,并合影留念,赢得现场掌声阵阵。

      同事们口中的程远强:对工作充满热情 为人随和关心下属 

      节目中提到,老政委程远强离开部队后内调到沂水县武装部,后来又转业去了沂水县司法局任局长。22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沂水县司法局,想听听在大家眼中程远强是怎样的一个人。

      “程局长是个很好的人,对工作充满热情。”沂水县司法局副局长高志强告诉记者,虽然程远强是部队转业干部,但他爱学习、肯钻研,业务水平相当过硬。

      在生活上,程远强为人随和,没有领导的架子,对下属非常关心,“回到地方后,程局长还是像在部队上那样,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但他从来不会乱发脾气,遇到问题,总是会耐心地和同志们交流、沟通,在局里威信很高。”高志强对记者说道。

      离休后老人的生活非常充实,不仅参加了县里的老年艺术团,还报考了老年大学学习摄影,用邻居们的话说,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他走了,大家都很难过。

      女儿程少华眼中的程远强:对西藏充满感情 西藏台经常一看就是一天 

      22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参与节目录制的程远强老人的二女儿——程少华。“当时接到央视栏目组的邀请时,我感到很意外,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人记得我父亲,特别是当我得知寻找我父亲的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时候,心情就更激动了。”程少华说道。

      程少华出生在东北,之后又随父亲去往了西部边疆,“那时候父亲在西藏阿里军区担任后勤部副政委,我和几个姐妹同母亲住在新疆的部队家属留守区。”程少华告诉记者,因为当时的通行条件恶劣,实际上她们一年当中也见不到父亲几次。

      程少华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父亲,那就是——忠诚,对党忠诚、对部队忠诚,对组织的安排坚决服从、毫无怨言。“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虽然年少时和父亲的接触并不多,见面时甚至还有些拘谨和惧怕,但她还是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每次回家父亲都要检查我们的个人内务,要求我们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就像在部队上那样,从小就培养我们严谨的生活和学习作风。直到我后来参加工作以后,还一直用父亲当年的教导来严格要求自己。”

      程少华告诉记者,父亲离休后的生活虽然安逸了不少,但老人还是会经常回想起在西藏阿里的生活。“父亲晚年身体不方便,我们每天都会将他推到沙发上,把电视调到西藏台,经常一看就是一天,而且还不允许别人换台。”

      “父亲和毕姐姐他们那一代军人对于阿里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程少华对记者说道。

      程少华谈毕淑敏:父亲当年说她爱学习能成大器 

      说起毕淑敏,程少华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1969年,有次父亲回家的时候告诉我们,部队里来了5个女兵,最小的16岁,最大的只有18岁。”程少华说,这在当时来说,算是部队里的一个大新闻了,阿里军区所在地海拔5000多米,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一般的大小伙子初来时都很难适应,更别提小姑娘了。所以说,之前这个部队里从来没有招收过女兵,谁知道这次一下子来了5个,“当时我对她们非常好奇,很想见到她们。”

      程少华的愿望很快实现了,因为父亲当时在部队里担任后勤部副政委一职,战士们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他谈心,每次父亲回家探亲,家里总少不了“当兵的”。“父亲为人随和,母亲待人热情,部队里的人都喜欢往我家里跑,一来二去,我们家就成了留守区的‘根据地’,那几位女兵也经常过来,父亲和母亲对待她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程少华说,初见毕淑敏,一如现在见到她时那样,端庄、大气、有涵养,“父亲当时就说过,毕淑敏今后能成大器,爱学习、好读书、肯钻研。”

      不过,当时程少华年纪太小,毕淑敏和几个女兵来家里时除了和父亲交流之外,更喜欢找自己的大姐程绍峰一起玩耍,“那时候我就跟在她们屁股后边到树林里散步,到旷野里读书。想想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别有一番滋味。”

      程少华说,在部队留守区最后一次见到毕淑敏,是1978年春天,“那次她们也是来找我姐姐玩,看着当时身着军装的毕淑敏,我觉得她好高大,好英武。之后,父亲就转业到了地方,那次见毕姐姐也成为了我对她最后的记忆。”

      再次见到毕淑敏,时间一下子跳到了2015年的6月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的录制现场。“这个节目很真实,直到节目开播时,毕淑敏也不知道我父亲已经不在了,她说不知道一别多年,老政委现在是什么样子?这么大年纪了,大老远跑来北京会不会不方便……就像当年拉家常一样。当得知父亲已经去世的消息时,毕淑敏当时就哭了出来,这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没有丝毫的做作。如果父亲泉下有知,我想他一定会非常的欣慰。”

      毕淑敏简介: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记者衣方杰 张斌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