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豪喜欢读书,他自己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记者 展萍 王逸群 摄
|
|
电视上又开始播放《还珠格格》和《西游记》了,这意味着暑假又来了。对于平日里起早贪黑辛苦学习的初三学生来说,中考已经尘埃落定,没有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每天“赶场式”的补习班,面对大把的空闲时间,这个暑假该如何度过?宅在家里?外出旅游?还是预习高中课程?
杨晨: 游山玩水是暑假例牌菜
挨过了“读万卷书”的“艰辛”,中考后的暑假,15岁的杨晨再次开始了假期旅游的行程。这一次,小姑娘并没有家人的陪伴,而是和3个伙伴一起开始了苏沪杭之旅。
对杨晨来说,假期游山玩水已经是例行活动。
爸爸妈妈都是中学老师,每逢假期,全家人喜欢集体外出旅游。目前,一家人已经爬遍了周边地区的山。济南、青岛、日照、北京、上海、广西……杨晨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去过哪些地方了。
杨晨说,到不同的城市、景区走走,一方面可以让自己从刚刚结束的紧张学习中彻底放松出来,同时还可以把平时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东西一一验证,增加社会阅历,开阔眼界,此外也可以提升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
杨晨深深喜欢上旅游还有一个原因,杨晨的爸爸是中学地理老师,每到一处景观,总是给杨晨分析当地地貌地形,细心地讲解风土人情。杨晨说,这种游玩和学习两不误的方式最吸引她。
与以前旅游日程、饮食等被父母安排妥当不同,杨晨坦言,这次与同龄人一起外出旅游,很锻炼自己的处事和沟通能力。
今年中考,杨晨以757分的好成绩居年级第一名。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小姑娘有点担心,但又很乐观地给自己定下了北京大学的目标,性格文静的她更是热衷古典文学、古典音乐,暑假在家,杨晨也经常练习吹葫芦丝和笛子。
张家豪: 水一瓶书一本 “泡”在图书馆
7日,小暑,有雨,天气潮湿闷热。一大早,15岁的张家豪就拎着一把伞和一瓶水出门了,他要赶在9点图书馆开馆之前到达。
在20多天前的中考中,张家豪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初中生涯,顺利地考入了心仪的高中,开始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暑假生活。
作为一个唐诗宋词和近代散文的忠实粉丝,张家豪坦言,中考之前学习时间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课程以外的书籍,这一爱好只好暂时被搁浅了。而从暑假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位为“泡”在图书馆里以书为伴,痛痛快快看个够本。
除了每周一图书馆闭馆,每天的早晨,张家豪都一个人坐公交车去市图书馆。中午,在图书馆附近的姥姥家吃完饭,他就立即返回图书馆,往往一“泡”就是一整天的时间。
几天的时间,张家豪已经对馆内的图书分类了如指掌。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诗词和近代散文都是他的最爱。为此,他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收集和抄录了自己喜欢的诗词和散文,以备回家后再一一朗读背诵。
有时,张家豪也到电子阅览室里逛逛,在那里,他可以查阅高中的课程,很轻松地熟悉和预习各学科的知识点。
听说高中的课程比较紧张,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所以除了用暑假时间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外,7月17日,张家豪将和妈妈一起去欧洲旅行,埃菲尔铁塔、卢浮宫……一想到马上就要动身开始欧洲旅行,能看到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异国风光,张家豪特别兴奋。他已经提前想好了这次旅游的计划,除了拍照记录下自己到过的每一个地方,他还准备了日记本,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记录下来。
孙雪纯: 预习高中课程 提前感受氛围
7月6日,是孙雪纯英语补习课程的最后一天,上午11点40分,孙雪纯刚回到家,就看到了自己书桌上摞着全套高一课本。
中考结束后,16岁的孙雪纯以为可以彻底放松,第四天,孙雪纯在妈妈的陪伴下,启程去了西安。逛遍了一直向往的西安各大景点,品尝了各种名吃以后,6月23日上午,孙雪纯和妈妈返回家中,下午,她就在妈妈的陪伴下,踏上了辅导班之路。
孙雪纯说,她平时英语成绩很不错,但考虑到高中课程比初中紧张,又听说其他同学都去参加英语辅导班了,她就有些坐不住了,担心自己一上高中就被别人落下。
和平时上学时间无异,7点左右,孙雪纯便起床了,乘坐公交车到达辅导机构,上午11点40分结束,而下午的时间,孙雪纯用来消化和巩固上午学到的内容。
7月6日,转眼间两个星期的英语补习课程就要结束了,考虑到还有近两个月时间,孙雪纯主动提出要妈妈托朋友借一套高一课本。孙雪纯说,初中和高中课程设置、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只有在假期提前适应,开学以后才不会感到迷茫。
整个7月份,孙雪纯都要宅在家里预习功课。她尤其喜欢生物和历史两门学科,高一的功课预习也打算从这两科开始。
孙雪纯是一个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女孩儿,5岁就开始学习钢琴,现在已经过了十级,二胡也拿到九级的成绩。她决定假期里的每个周末,上午上网查找、下载自己喜欢的钢琴曲谱,下午开始弹钢琴。这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闫晓雯: 6点半起床做家务,俨然“小大人”
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雨,7月6日早上,费县肥城街道办事处员外村还未天色大亮。16岁的闫晓雯像往常一样睁开惺忪的双眼,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父母“窸窸窣窣”起床的声音,闫晓雯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
从6月14日中考结束,闫晓雯就成了家里的“小大人”。
洗刷完毕,闫晓雯看到墙上钟表指向6点半。父母惦记着院外自家鸡棚养殖的5000多只小鸡,起床后就直奔鸡棚了。闫晓雯自觉地走向院子里搭建的小厨房,那里还泡着昨晚父母吃完饭后没来得及刷的碗筷。利索地刷完,再把所有的房间打扫一遍,她开始做早饭了。
先把鸡蛋在碗里打散、开火、预热、浇上油……几分钟后,一盘辣椒炒鸡蛋出锅,再把昨夜剩下的稀饭、豆角热一热。对于12岁就出入厨房的闫晓雯来说,做顿早饭太简单了。早晨天气还算清爽,狭小的厨房内,闫晓雯的额头仍挂满汗珠。
吃完早饭,妈妈卞成芝便去县城木板厂打零工了,闫晓雯收拾桌上的残局。9点多,鸡棚里要忙起来了。这时,闫晓雯钻进鸡棚成了爸爸闫志现的副手。她两手拉着盛满饲料的独轮车,隔两三米就要停下来,爸爸则用铁簸箕一次次把饲料倒进喂食器里。
正是中秋出栏鸡的生长关键期,爸爸喂得特别仔细。一趟下来,闫晓雯走走停停要近一个小时。如果遇到了爸爸去县城进料,闫晓雯一个人要在鸡棚里呆近两个小时才能喂完。鸡棚里浓浓的异味,她已经习惯了。
回到房间踏踏实实坐了三五分钟,她又想起,昨晚妈妈曾嘱咐自己辅导贪玩的弟弟做作业。闫晓雯出门把弟弟从大街上“揪”回来,几经折腾,顽皮的弟弟才老老实实地坐下来。一晃到了午饭时间,闫晓雯又钻进了厨房。下午,等待她的是沙发上一堆脏衣服,以及全家人的晚饭。
像陀螺一样转了整整一天,晚饭后,略有疲倦的闫晓雯有了自己的时间,今年中考成绩并不理想的她,还不知道暑假过后自己的出路。她拿出初三英语课本复习。闫晓雯说,不上学没有出路,她还想读书,但高昂的择校费让她不知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王逸群 展萍
|
(责任编辑:庄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