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指失去父母的儿童或者是未成年人,而另一种则是指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就民政部门的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在中国弱势儿童群体数量中,孤儿人数已经达到了71.2万。临沂沂水7岁的咸子悦,就是这千千万万个孤儿中的一个。
一场车祸,七个月的她成了没有爹妈的孩子
沂水县院东头镇崮墩村,是位于沂水县城西南方向30多公里处的一个行政村,7岁的咸子悦就住在那里。2015年,连续5年的“新年圆梦”大型公益活动再次起航,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写下不曾说出口的新年愿望,小子悦的梦想征集单心愿一栏填写了“洗衣机”三个字。
经过多次核实才得知,咸子悦七个月大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不久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消息。从此,子悦成了孤儿,小小的世界里再也没有父母的痕迹。
1月28日一早,爱心“1+1”出租车队的马永建师傅帮忙装上由九州宜家佳提供的一台全自动洗衣机,载着记者一行驱车近100公里来到子悦就读的沂水县院东头镇中心小学帮子悦圆梦。
临近学期末,院东头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开始了期末考试准备,刚读一年级的小子悦也不例外。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身单薄的校服下是奶奶做的小棉袄,见到生人,这个懂事的小姑娘拘谨却也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
从7个月大至今,小子悦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见惯了爷爷的操劳,奶奶的节俭,懂事的小子悦在冬天里希望家里可以有一个洗衣机,这样奶奶皲裂的双手在洗衣服时就不会疼了。这一天,小姑娘的愿望实现了。
山路盘旋,大山深处是她的温暖小家
等到中午放学时间,记者一行决定到小子悦家里探访。据与子悦同村咸贵信老师介绍,小子悦生活的地方实际是崮墩村里的一个自然村,名叫刘家峪,距离小子悦的学校有5公里。
“这条水泥路是前年刚修的,以前都是泥巴路。遇上下雨下雪的天,谁也别想骑车出去,只能靠步行。”一边使劲扶着车内抓手,咸贵信老师一边解说。爱心车队沿着崎岖的山路慢慢前行,终于行驶了20多分钟后在一个小村落停了下来。
“村里也就20来户人家,年轻人大都打工出去了,村里主要是老人和孩子。”队伍的前头小姑娘一路小跑,咸贵信老师继续说。村子里到处都是石头,就连房子大都是用石头砌成的。放眼望去,村子位于山凹,四周是一座座小山。尽管看上去美丽,村里的老人要想出去着实不易。
“奶奶,我的愿望实现了,以后你洗衣服手就不会疼了!”还没进门,小子悦就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房子不大,还是7年前爷爷奶奶修葺后的模样。
“这房子是当年准备给孩子的父母结婚用的,只是没想到用不上了。”说到子悦的父母,奶奶忍不住落下泪水。尽管爷爷奶奶年纪不是很大,但小子悦的生活里常常因为没有父母而缺失了很多。
“这孩子乖,从来都很听话,省心。”奶奶夸着,小子悦撒娇地依偎在奶奶怀里。怕奶奶伤心,懂事的小子悦从来不提爸爸妈妈,在子悦心里,有爷爷奶奶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温暖小家。
好好学习,长大后到山的那边看看
没有父母,小子悦一家的收入主要靠种地。位于山和山之间,刘家峪村用来种庄稼的土地大都位于山上,耕种和浇水都不方便,“靠天吃饭”成了这一隅庄稼人生存不变的真理。今年天旱,子悦爷爷辛苦种下的庄稼并没有多少收成。
谈话期间,小子悦一直依偎在奶奶的怀里,享受着只能由奶奶给予的母亲般的疼爱。村子位于山与山之间,出去一趟自然不易,长到7岁的小子悦从来没有这个机会。眼前是山,远处还是山,山的那边到底有什么?小子悦不仅一次询问。
“开关在这儿,这个按钮是干什么用的?”收到送来的洗衣机,小子悦赶紧跑到前去摸了又摸,一直询问,想要快点学会来教给奶奶。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爷爷常常告诉小子悦要好好学习,等将来长大考上大学就可以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到山的那边看看”成了子悦最向往的事情,也成了两位老人对孩子最大的期盼。不大的院子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大门两侧的石头上“福”、“禄”二字在夕阳里更彰显了村子的古朴。山连着山,树挨着树。回去的路上,小子悦的欢笑声回荡在大山深处。(记者 徐文敏 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