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的鲁守俭老人家住临沂市临港区壮岗镇小岭后村,在村里村外,时常可见老人出来散步、上菜园的身影,在村头巷口,也时常能听到老人和其他人一起说笑的声音。老人天生乐观,能吃能睡、不忧不烦,一辈子不识愁滋味。
独自生活,自己做饭 闲来无事步行去赶集
27日中午,记者见到鲁守俭老人的时候,他正在为自己做午饭,添水、点柴、盛饭,这些动作。老人做得娴熟而麻利。自从老伴去世后,他就一直独自生活,做饭这一套动作,早已是轻车熟路。
老人今年虚岁99岁,但是看起来却只有80岁的样子,身体状况很好。据老人的小儿子鲁统旺说,老人2013年的时候受了伤,他的饭就由儿子们轮流送过去,可刚刚两个多月,老人还没完全康复就不让儿子们送饭了。“我自己做吧!你们都忙,不用给我送了,我自己能行。”老人对儿子们说。自此以后,老人又开始自己做饭了。
三儿子家有块小菜园,大概两分地那么大,老人几乎每天都要去菜园里转转,菜园离家大概有一里多路,老人来回地走,从来不觉得累。到了菜园里,看到有杂草就蹲下来拔草,见到有虫子就给蔬菜逮逮虫子。菜园子在老人的整理下郁郁葱葱,结满了豆角、茄子、黄瓜等蔬菜。
“我父亲干了一辈子农活,如今都快100岁了,还是习惯去地里转转,拔拔草、松松土,几乎每天都去。”鲁统旺说。
离村子6里地之外是壮岗镇驻地,逢大集的时候,鲁守俭老人还步行到集上去,买点旱烟、虾皮之类的物品,然后歇一歇再往回走,来回10里地换作年轻人都不一定能坚持,可老人走这些路似乎并不觉得累。
不挑食、不失眠,一辈子没和人有过矛盾
鲁统旺跟记者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老人特别能睡。一般来说,上了年纪的人总要多多少少有些失眠,可对于99岁的鲁守俭老人来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他中午要睡午觉,傍晚6点就要睡觉了,然后一直睡到早上8点多。”鲁统旺说,父亲一直到现在还特别能睡觉,从来没有出现失眠的情况。
除了能睡之外,老人在饭量上也不减当年,如今仍能吃一大碗水饺,而且从来不挑食,什么都吃,有啥吃啥,不计较吃得好与坏。
老人能长寿且康健,除了在吃饭睡觉上有好的习惯外,性格也占一大部分原因。“我父亲一辈子没啥本事,就知道干活。他性格温和,我今年61岁了,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他和我母亲有大的争执,偶尔有时候拌两句嘴,很快便啥事也没有了。”鲁统旺说,父亲活到现在没和人产生过矛盾,都是宽厚待人。
“父亲还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遇事不忧不愁,不操心。”鲁统旺说,他弟兄5个,大哥因身体原因没娶上媳妇,剩下这弟兄4个的婚事,全是大哥操办的,父亲从来不操心这些事,也不知道犯愁,天生就是个乐天派。
记忆力很好,最大的心愿是见见老战友
鲁守俭老人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他也曾有过光荣的历史。1937年,鲁守俭20周岁,应征入伍,入伍第4年,有一次部队出去打仗吃了败仗,人也死的死,伤的伤,部队垮了,他就自己回了家乡。
“我参加过3次大的抗日战争,那一次部队打了败仗,我回来后就失去了部队方面的音讯。”老人回忆说。
记者发现,老人记忆力很好,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部队的军长、114师师长、113师两任师长的名字。“当时的战友我也记得,有日照的薄合同、沂水的高庆才、郯城的李振法。当时分开就再也没见过,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在不在,真想见见他们呢。”老人说,有生之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见见阔别70多年的老战友。
老人一生基本无憾事,惟一的遗憾是找不到当年的部队,自己当了4年的兵,打了好几次仗,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跟鬼子拼过命,如今连个名分也没有。现在老人年龄大了,依旧天天盼着有一天能找到当年的组织。
记者 崔洪英 通讯员 鲁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