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期间,是火灾多发时期。而一谈到春节防火,就不得不提烟花爆竹。据临沂市消防部门统计,每年春节期间,出警最多的就是燃放烟花爆竹所引发的火灾事故,占同期火情总数的30%-40%。尤其是去年元宵节晚上,市区就发生了多起因燃放烟花而引发的火灾事故。
炸伤孩子吓到老人 鞭炮还有这宗罪
多年来,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
“每到春节期间,因燃放鞭炮被炸伤或受到惊吓发病的患者比平日明显增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说,受到惊吓的主要以婴幼儿和老人为主,这其中,不少发病原因是突如其来的鞭炮声所致,“由于婴幼儿身体各项机能正在发育中,对外界刺激的抑制能力不足,容易被外界的一些刺激所惊吓,尤其是半夜里的鞭炮声,很可能会吓到熟睡中的婴幼儿,导致其出现哭闹等症状,甚至会引发惊厥。此外,一些老人也容易被鞭炮声吓到,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精神疾病的人群,容易导致突然发病。”
同时,春节期间也是被烟花爆竹炸伤的高发期。“每年都会接到不少被鞭炮炸伤的患者,不少伤者是孩子。”
春节火灾多源于燃放烟花爆竹 去年百余起火灾“闹”元宵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对消防官兵来说,却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许多消防官兵更是一直穿着消防服过新年。据市消防部门统计,2015年春节期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六晚上,全市消防部门共接警800余起,其中火警出动260余起,这些火灾中,多数起火原因源自燃放烟花爆竹和放飞孔明灯。
“去年正月十五晚上,全市出警100多起,比平时多出5倍,还好没有出现小火酿大灾的情况,也未有人员伤亡。”市消防支队工作人员介绍说。
绿化带被点燃、楼顶着了火……
看看烟花爆竹在去年元宵节闯了多少祸
●19点30分:北城新区泰美花园门口,有人在绿化带附近燃放烟花爆竹,引燃绿化带,火势迅速蔓延,南北长约100米、宽8米的绿化带陷入火海,整个绿化带近千余平方米的绿植被烧坏,树木被引燃,火苗一度蹿至四五米。
●19点40分:琅琊王路城邦广场西侧绿化带突然着火,火势相当迅猛,直到消防官兵及时赶到,才将大火扑灭,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据目击者称,火灾是因燃放烟花爆竹所致。
●19点50分:兴隆路与平安路交会处的苗庄小区沿街一栋三层小楼的楼顶突然起火,直至消防官兵赶到。起火原因是由于燃放烟花点燃了楼顶的易燃物。
●20点50分:富民小区内一辆轿车突然起火,大火很快将车辆烧成废铁,并“烧伤”一侧停放的白色轿车,所幸无人员伤亡。据目击者称,点燃车辆的是被风吹落的孔明灯。
●21点50分:蓝湾国际小区北门处,一辆停放的宝马轿车被掉落的孔明灯点着了雨刷,引爆了挡风玻璃,火苗窜入车内,引燃了驾驶台和发动机,车子基本报废,同时还将附近绿化带引燃。
当天晚上,我市还有诸多地方发生了类似火灾,如阳光沙滩河边的枯草被引燃、河东区八湖镇四个草莓大棚被从天而降的孔明灯烧个精光、兰陵县两个蔬菜大棚被孔明灯点燃……
消防提醒
尽量少放或不放放也要选对地方
“烟花爆竹无论是储存还是燃放都可能会引发火灾,尤其是对于应急处理能力不强、反应较慢的孩子来说,会更加危险,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引发更大的伤害。”市消防支队相关人员表示,无论是为了减轻空气污染,还是为了防止火灾和保护人身安全,都应当做到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即便是确需燃放,也应当特别注意地点、天气等因素。“存放烟花爆竹的地方应远离火源、热源、电源;居民家阳台、楼梯过道、停车场、加油站、老房子、交通干道旁、草坪绿化带、农村的草垛等都是危险区域,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远离这些地方;冬季风大、干燥,火势蔓延比较快,有风的时候不要燃放;即使不在危险区域燃放,放完后也要检查一下,别留下火星等隐患;小孩最好在家长的陪同下燃放烟花爆竹。”消防官兵提醒,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同时开展自救,力争在第一时间内救人控火,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火灾损失。
市民观点
遇重污染天应禁燃鞭炮
本报发出“少放一挂鞭”倡议后,不少市民通过热线电话、QQ、微信等平台发表了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观点,参与者们认为,少放一挂鞭应成为一种习惯,特别是遇到重污染天气时,应禁燃鞭炮!
网友“春暖花开”:说实话,要是放在N年前,过年禁放或少放鞭炮的确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可曾几何时,天蓝的时候少了,雾霾天多了,为了我们的身体更为了临沂的蓝天,还是忍痛割爱,少放一挂鞭吧!
网友“一年四季都很美”:越来越浓的年味,越来越重的雾霾,看不清天空的颜色,太怀念前些天落雪的冷蓝!为了我们的环境,请不要燃放那污染空气的鞭炮;请不要再让环卫工人因清扫鞭炮屑而不能早点回家过年;请不要让因燃放鞭炮引发的悲剧重演……鞭炮固然能增加年味,可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过新年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市民孙先生:鞭炮不仅会污染环境,也会造成各种伤害及火灾事故。燃放烟花爆竹虽然是传统年俗,但是年俗也应与时俱进。持续的雾霾天已经令人窒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临沂的蓝天,需要大家一起做出切实的努力,少放一挂鞭。
记者 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