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郯城县马头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傻子”。之所以称他为“傻子”,并不是说他真傻,而是因其不仅朴实憨厚地干事创业,还乐意为父老乡亲做实事、做好事。他就是马南社区前赵村的赵文争。
“从小到大,父母就教育俺不占人家便宜。如今,咱不能看到别人有困难不管不顾,谁有困难只要说出来,俺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说起这些,赵文争说他只是一个别人有难他就帮的农民而已。
艰苦创业
从泥腿子到种粮大户
赵文争,中等身材,40多岁,黝黑的脸上透露出淳朴,磨出厚厚老茧的双手诉说着曾经的艰辛。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2004年,他贷款12万元,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4万元,在马头镇采莲湖片承包了102亩低产涝洼土地。
当时,赵文争带着一家4口和惟一的家当——一台老掉牙的手扶拖拉机,来到采莲湖片。路,没有一条像样的,弯弯曲曲的生产小道,走不出去也进不来;住,在别人的两间破养鸭棚内,遗留下的臭味熏得人喘不过气来。
恶劣的条件和环境并没有让赵文争退缩,他知道只有种好田才是惟一的出路。从那时起,赵文争就没有停止过对农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每年都会邀请县农业局、县种子公司的专家,到田地指导、传授种植新经验、新技术。他还通过与县种子公司深度合作,在承包田里开辟了专门的良种试验田培育新品种,而他的粮食产量也逐年递增。
同时,他的承包地还承担起了县农业局、镇农技站的农业推广义务。2014年,赵文争的家庭农场被确定为省级标准化优质稻麦良种培育基地项目。
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摆脱人力困扰,赵文争逐步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专门购置了现代化的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育苗机等先进农用机械。目前无论是插秧育苗、施肥打药、从种到收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而中央每年一号文件出台的农业好政策,更让赵文争吃了定心丸,他承包的土地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在已陆续流转了520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情暖人心
别人有困难不帮心里过不去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投入的日益增多,赵文争年收入也从5万元到二三十万元再到近百万元,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才算富。附近的群众看到赵文争的确是个种田的老把式,凡是农田里的事都主动找他帮忙,赵文争从未有拒绝过,每次都是热心地伸出援手,还无偿将病虫害防治、插秧等技术传授给附近的村民。在他的带动下,采莲花社区、胜利街等地的上百户居民的1000余亩小麦、水稻的亩产分别由原来的500斤—700多斤增产至现在900斤—1300多斤。
刚刚富裕起来的赵文争开始像个“傻子”,喜欢把钱花在别人身上。从2005年底开始,他就开始反哺社会敬老孝亲。只要水稻收割下来后,他自己还没有品尝到新米的香味,首先想到的是敬老院的老人们,每年他都坚持送去500公斤或1000公斤水稻,10年来,从未间断。更贴心的是,他还会带着猪肉、食油、水果等,来给老人们改善生活。
2013年,马头镇开展了一事一议十村连片整治工程,由于镇财政资金紧张,采取了镇出资一部分,村街自筹一部分的形式,其中,前赵村需集资20万元,这可难坏了村干部。赵文争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到村委捐出2万元钱,替村里的干部解了难题。同时,他还劝说亲戚捐款2万元,发动好友捐款2万元,通过他的发动,亲朋好友共计捐款6万余元,有力地推动了工程的开展。
他说:“对我个人来说,这些钱也不是小数,但捐款总归得有人带这个头,不能让村干部难堪。村干部是给咱老百姓办实事的,大伙要支持。捐完款以后自己回家心里舒畅,更能睡个安稳觉。”去年,村里又修路,赵文争不仅再次带头捐款2万元,还拉着侄子、侄媳妇及身边好友去捐款。这次总计捐资10万元,给本村父老乡亲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邻村后赵村有两名儿童本该在校园里读书,可是因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在家。赵文争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失学儿童家,为他们送去了上学所需的学费和新书包。他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要靠他们,不能让他们像我一样在家里打庄户。”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农民的心声。
他所在村孤儿赵如明2岁时父亲意外车祸身亡,母亲改嫁,与爷爷一起生活。赵文争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一直资助到现在16岁上到了高中。在听到老师说孩子的成绩很不错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去年9月,他还找到镇党委,要求再资助两名在校困难大学生。“人不应该只为自己活着,有钱没钱的无所谓,别人有困难就要帮助,不帮心里过不去。”赵文争傻呵呵说,“俺不能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帮助别人,别人也能接受是俺最大的欣慰。我不在乎挣钱多少,要看给社会造什么福。”
重视文化
不能富了“口袋”忘了“脑袋”
“有些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现在是富了‘口袋’忘了‘脑袋’。”赵文争心里显得十分着急地说:“咱群众更需要文化精神食粮。在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上,咱不能落在别人的后头。”
2015年10月,郯城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基层农村文化生活。马头镇积极响应县里的号召,想方设法为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空间,解决了当前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存在的文化广场选址用地、组织人员、开展活动的“三难”问题。但是,资金、设备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镇文化站到各个村街巡回演出都拿不出成套像样的音响设备,演出时只能东凑西借,不是缺这就是少那。
赵文争闻讯后觉得,党委政府支持文化事业是件好事,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现在“穷”得只剩钱了,如今农民群众更需要文化精神食粮。他二话没说就拿出辛辛苦苦挣的42000元种地钱,专程到临沂为马头镇政府购买了两套高档音响设备,来丰富基层农村文化生活。
淳朴而真实,勤劳而无私。这是赵文争为人处事的最大特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靠的是在土地上种庄稼,挣钱也不容易,我要把有用的钱花在刀刃上。无论是谁只要遇到困难,我都会尽力去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