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四部委联合修订并起草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目前意见征集已结束。随着酷暑盛夏的临近,高温立法牵动着人心。
以35℃高温预报为起点,临沂市气象部门将有什么新动作?历史上临沂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是否多见?高温天气分布有何特点?有时大家感觉非常炎热,但气象部门并未发布高温预警,气象学上如何阐释这个现象?记者就市民关心的诸多问题采访了临沂市气象台专家。
今夏临沂高温天气出现时间偏早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35℃以上算高温天气,劳动者因高温作业中暑可以申请工伤。“高温天气”的界定,意味着包括临沂在内的所有地市级以上气象台站,需向公众及时发布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立法后,气象部门将加强高温监测和预报,并及时向公众发布。”临沂市气象台副台长吴君说。据她介绍,临沂虽不是“火炉”城市,但一年当中春天只有2个月,夏天到来要忍耐4个月的酷暑热浪。今年临沂入夏过程十分短暂,还没进入6月,已经出现了32℃的天气。
据介绍,今年夏天临沂的高温天气出现时间偏早,但持续时间较短,到目前还没有出现连续三天达到35℃的情况,达不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的程度。预计进入6月后,气象台将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和预报。
意见稿中明确,从事建筑业、工业及其他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如果出现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请工伤鉴定。那么,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是否可以作为申请材料之一?对此,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气象专家表示,发布的高温预警信号和高温天气的实况监测数据,或许可以为此提供依据。
感觉酷暑难耐,为何不发高温预警?
从气象学意义上说,预计连续三天最高气温在35℃以上,气象部门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当24时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达到37℃以上时,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而当日最高气温升至40℃时,将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盛夏来临,走在柏油路上甚至能看到“冒烟”的辐射波,但气象台却并未发布高温预警。对此,气象专家表示,预报气温、地表温度、体感温度是几个不同的概念。
“气象台预测的最高气温是标准气温,它是从百叶箱里测到的。”吴君介绍,百叶箱一般放置在防止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通风自然的草坪上,在距离地面1.5米上测出的数据。“所以我们预报的是‘气温’,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
5月28日下午2时许,气象专家向记者展示了各项实况监测数据,其中市区的地表温度已经达到了50.6℃,但气温却是31.7℃。
吴君介绍说,天气预报中的温度表示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代表人体对温度的感受。“人体所感受到的温度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位置有关,比如在太阳底下和在阴凉地感受到的气温肯定是不一样的。”
40℃以上高温不多见,最高温曾达42.5℃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意见稿规定,当气温达到40℃以上时,用人单位应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从历年气象资料来看,临沂有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不多见。”临沂市气象台预报员胡顺启介绍,从1995年至2010年,临沂日最高气温达到35℃的高温天数,平均每年有3到8天,而且15年来,日最高气温超过40℃的情况,只在2002年出现过一次。
胡顺启介绍说,自有监测历史以来,临沂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2.5℃,这一气温出现在2002年7月的费县境内。2011年,临沂市区、苍山、莒南、临沭等县区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最长的高温日数达到4天。内陆各县区的气温要高于东南部地区,高温天气呈现时间、地域较为集中的特点。
记者 刘遥
(责任编辑: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