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学兵三队爱心接力扶“春蕾”
爱心接力——19年资助贫困女童
济南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学兵三队被授予荣誉称号
大众网临沂7月22日讯(记者 庄红 实习生 赵国秀)济南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学兵三队建队于1993年,主要担负济南战区新型装甲乘员培训任务。自1994年以来,该队百余名官兵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学雷锋实践行动,坚持用“春蕾”精神铸魂育人,深入培育官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连续19年捐资助学不断线,先后有760多名沂蒙老区的贫困学生得到救助,其先进事迹多次被《大众日报》、《山东商报》和《前卫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春蕾计划”活动催生“春蕾”精神,它不仅蕴含着艰苦奋斗、关爱他人等要义,还具有激励自我、陶冶情操、珍爱生活等深刻内涵。如今,“春蕾”精神已成为学兵三队铸魂育人的法宝,产生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学兵三队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先后4次被军区司令部直工部表彰为先进党支部,1次被军区、3次被军区司令部直工部表彰为先进团支部,10次被基地表彰为基础建设先进单位,7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一个人捐资助学引发百人爱心团队的“春蕾计划”行动
1989年,全国妇联发起了以救助失学女童为目的的“春蕾计划”活动。1994年3月,时任学兵三队班长的时玉国,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收音机上听到山东省妇联开展“春蕾计划”的活动广播。利用周末外出时机,他到省妇联咨询“春蕾计划”活动情况,并当即填写捐助登记表。截止到1998年,他先后资助3名失学女童至初中毕业(杨玉梅、杨梅、黄亚丽)。1996年,一封来自沂蒙山区沂南县妇联的感谢信寄到了基地,信中表杨了时玉国长期救助沂蒙山区失学女童的动人事迹。在基地组织的“学雷锋、学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中,时玉国讲述了他自1994年以来通过资助失学女童,如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改掉吸烟、喝酒等一些不良习惯,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的经历。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先进事迹在官兵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少吃一袋零食,多救助一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广泛开展“‘个、十、百、千’爱心联动”活动,即:一个人带动一个班,一个班带动一个队,一个队带动一个基地,随即全队官兵自发掀起了捐资助学扶“春蕾”热潮。从此,由时玉国一个人发起的“春蕾计划”活动,拓展成为全队百余名官兵主动参与的集体献爱心行动。
25名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接力19年捐资助学不断线
学兵三队每年都把“春蕾计划”纳入连队建设规划,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党支部议事日程,由书记主抓、团支部具体负责实施,通过回顾连队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历史、观看“春蕾计划”活动展览、学习时玉国先进事迹、重温资助学生的来信、组织“‘春蕾’精神激励我成长”演讲比赛等活动,深入开展“春蕾计划”活动传统教育,培养官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追求。每年学兵入营后,他们都与沂南县妇联续签《“春蕾计划”活动协议书》,为每名被救助的失学女童建立“春蕾计划”档案,干部战士分别实行承包责任制,定期向沂南县妇联征求意见,了解情况,完善救助措施,做到骨干更替换档案,干部变动带档案,人员到位建档案,换人换班不断线,确保了“春蕾计划”活动的持续性。19年来,学兵三队主官先后调整了25人,党支部委员换了一届又一届,学兵走了一茬又一茬,但资助沂蒙老区女童上学的接力棒一直传承至今,确保了“春蕾计划”行动不中断、“春蕾”精神不失传。
持续传承的“春蕾”精神已成为学兵队铸魂育人法宝
2002年5月,受沂南县妇联邀请,时任三队教导员孙家东带着两名战士代表赴沂南县走访被资助失学女童。在沂蒙老区,他们被当地的贫穷所震撼,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打动了官兵的心。在沂南县杨坡乡中心小学,被资助对象李云拉着战士的手感动得泪流满面:“谢谢叔叔,我一定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你们……”看着那冻红的小手,破烂的衣服,瘦弱的身躯,同志们眼含泪花,久久说不出话来。归队后孙教导员立即召开了军人大会,让前去看望的战士谈感受、话体会,在官兵中引起了很大震动。学兵李斌当即拿出500元,要求自己单独救助一名失学女童。他在给党支部的决心书里这样写道:“我以前不知道老区这么落后,小孩上学这么艰苦,只想自己吃好点、过得舒服点,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学兵李卫华,入伍前是家乡远近有名的小老板,入伍后在原部队花钱大手大脚,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来到三队后,队领导及时找他谈心,并拿出几封失学女童的来信给他看,不知不觉他被“春蕾”精神和失学女童渴望读书的心愿所打动。当他把第一次捐助的钱寄走一个月后,被救助的女童写来一封充满稚嫩的信。信中说:“李叔叔,你寄来的50块钱,够俺花大半年,俺啥时候也忘不了你……”李卫华感慨地说:“在学兵三队,我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大的收获是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金钱上我资助了失学女童,可她却在精神上激励了我。”
一颗颗爱心火种播撒军营内外深受沂蒙老区爱戴
“春蕾计划”活动像一粒粒种子,它不仅在学兵三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且孕育的爱心火种播撒军营内外,三队官兵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传承“春蕾”精神当作义务和责任,自觉践行,发扬光大。原三队团支部书记张亚雷,通过沂南县妇联了解到胡莎莎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他很快与其结成帮扶对子。虽然农村籍张亚雷家庭并不富裕,但他平时省吃俭用,连一件像样的便装都舍不得买,每年仍坚持资助胡莎莎200元钱。2004年12月,张亚雷退伍返乡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他在写给沂南县妇联的信中说:“现在一天到晚挥之不去的,总是埋藏在心中那一张张可爱而又渴望上学的童颜。请原谅我在家待业的这几年违背了退伍时的承诺……”2007年5月,张亚雷以济宁市金乡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县环保局工作,随着经济条件好转,2009年9月,又通过县妇联与岸堤镇在读小学生梁亭结对救助;原三队学兵袁强毕业回到河南安阳某装甲部队后,积极促动连队其他战友资助了三名失学儿童。
学兵三队的“春蕾”精神在基地其他单位也得到广泛传播,并被拓展到其他爱心领域。2009年初,学兵六队积极“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他们与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系,3年来累计为家庭贫困学童捐款两万多元;原学兵三队分队长魏相胜2005年与沂南县失学女童赵云霞结成帮扶对子后,现在虽已转业到地方工作,但资助从未间断;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向鞠兴浩捐款1·2万元,并推选代表到山东省省立医院看望慰问,将筹集的捐款,书籍亲自交到小兴浩手中,还送去了官兵亲自制作的千纸鹤,用录音播放了许多战士祝福话语,军地多家新闻媒体给予报道。
学兵三队的爱心行动,在军营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唤起了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2005年6月,沂南县张秀丽副县长率领妇联的同志来到基地答谢三队官兵,2007年5月又带孙祖镇11名失学女童,来到基地参加“履行新使命,青春献打赢”主题团日活动,并与三队官兵进行座谈交流。2010年3月,沂南政府、县妇联、红嫂协会的领导和“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于爱梅等同志,驱车三百多公里来到学兵三队表达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19年来,学兵三队收到沂南县政府、县妇联赠送的“十年爱心育‘春蕾’,鱼水情深感沂蒙”、“真情系沂蒙,爱心育‘春蕾’”、“积极参与‘春蕾计划’,热心资助贫困女童”等锦旗3面,老区人民共赠送鞋垫1500余双,煎饼、花生、小米等数百斤,先后收到被资助女童、所在学校及家长来信210多封。
(责任编辑: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