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11月9日讯(记者 庄红 通讯员 乔淑芹)去年以来,临沂市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作出了优先发展重点镇的战略决策。围绕“为民建镇”这一主题,以“功能配套”和“产业集聚”为两翼,加快“新型工业园、商文旅园、现代农业园”三园建设,力促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点对接”,走出了一条做强镇域支撑县域的新路子。新华社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刘伟主席、夏耕副省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镇当城建”强功能 加快建设新兴小城市
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按照“一县一镇”原则,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加快建设新兴小城市。三年内,重点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超过20%和30%,建成区人口平均达到5万人以上。同时,对全市157个乡镇街道科学定位、分类指导。52个沿河城镇,展现水乡风韵,建设滨水城镇;36个靠山城镇,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秀美风光城镇;44个沿路和城区街镇,培育工商复合型重镇;11个东部近海城镇,构建临港蓝色经济带。
完善功能、塑造特色。坚持“楼不在高、名在特色,镇不在大、美在环境”理念,每个镇确定一种建筑风格定位,彰显个性美、塑造整体美。按照“全域临沂、整体推进”的理念,加快道路网、公交网、供水网、治污网、数字电视网和燃气网“六网延伸”。每个城镇建设一个城镇社区、经济园区、商贸市场、文化广场和垃圾处理场。
优化环境、建设家园。唱响农房建设——社区建设——实施“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社区“四步曲”。农房建设数量居全省首位,带动48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建社区全部实施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率先实施“气化临沂”工程,今年重点镇全部通上管道天然气,2015年通到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农村社区。
“三园带动”壮财源 加快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
建设“镇园一体”新型工业园。参照省级经济开发区标准,在每个重点镇设立专业园区。出台12条“飞地经济”政策,促进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布局。郯城县李庄镇打造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全国第三大家电生产基地,平邑县地方镇被誉为“中国罐头第一镇”。
建设“产业融合”商文旅园。整合“红、绿、古、商、泉”等资源,一体化开发、市场化运作,促其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全市发展“商文旅”产业园37个,创建省级以上旅游强镇12个。河东区汤头街道打响“中国温泉之城”品牌,苍山县兰陵镇发展“兰陵古县”游,沂水县许家湖镇创造了“沂水旅游现象”。
建设“基地品牌”现代农业园。在山区、库区、沿河乡镇,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500万亩,注册农产品商标4300件,打响了“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
“扩权强镇”活机制 加快打造县域次中心
建立“三级联动、重心下移”的组织推动体系。成立全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28名市级领导、36个市直部门联系重点镇,23名科级干部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进行驻点帮扶。赋予重点镇41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30多个乡镇机构整合为“三办、五中心、四平台”。
建立“分类考核、两个挂钩”的目标激励体系。分为重点镇、城关镇和其他乡镇三大类,进行定量考核、定期通报。实行考核结果与经济奖励、与干部使用“两个挂钩”,激发各级干部的热情和干劲。
建立“一个补助、两个返还”的财政支持体系。从2011年起,市县两级连续三年,每年给予每个市级重点镇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除上缴中央和省级收入外,县级财政对重点镇范围内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额返还;镇域内形成的土地收益,扣除费用后全部返还。2011年,12个重点镇完成公共设施投资1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30多亿元,超出过去三年的总和。
(责任编辑:江志宇)